第311章 卫缭劝谏 (第2/2页)
卫缭说道:“昔日,勾践为了灭吴国。为了增加人口数量,让民众生孩子,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
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
“这些皆是勾践为增加人口实行的策略,大王觉得勾践成功了吗?”
赵政说道:“勾践自然成功了!”
卫缭却说道:“错了!勾践失败了。勾践用着早婚,用着生孩子有奖励,增加越国的人口,可事实上越国人口增加不多。若是勾践的鼓励生育政策成功,吴越之地人口爆炸,早就超越楚国的人口!”
“到了那时,是越国灭楚国。”
“可事实上相反,却是楚国灭越国,如今吴越之地人口依旧不多!”
赵政叹息道:“勾践失败了,可为何失败了?”
卫缭说道:“越王勾践,一方面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强制实行早婚,又是生孩子给予奖励;可一方面,为了对吴之战,却是不断对民众加税,民众赋税巨大。”
“所作所为,可谓是南辕北辙。越国的民众会发现,生下孩子固然会有奖励,可赋税也会加大,赋税变的沉重,远远超越奖励。长久之下,哪怕是政策鼓励,可民众生孩子不仅不会上涨,反而会下降。”
“臣闻,有一个马夫驾驶车辆想要去北方的邯郸,可车子却是向着南方的楚国而去。”
“国富,不等于民富。若是民众不富,岂能有生孩子的想法。臣听闻,在关中有民谣,渭水不洗,口赋起。在关中的很多民众,因为交不起各种口赋,不敢生孩子。即便生下孩子,也多数溺死!”
“大王,想要增加人口,想要民众生孩子,就要轻徭薄赋,减低赋税,藏富于民。只要民众富裕了,自然会有生孩子的想法。至于强制民众早婚,生孩子给予小恩小惠,只是下下策而已。”
赵政说道:“寡人,已经在赵地实现免税,只是征收十分之一的地租,这不够吗?”
卫缭说道:“对赵地民众已经够了,可对秦地民众却是没有免税,这是何其不公!”
赵政却是沉默了。
果然,该出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赵地免除五年赋税,那秦国的旧地,关中,陇西,巴蜀、南阳等地区,是不是也该免税。
赵政说道:“寡人要灭六国,需要钱财,只能再苦一苦关中民众!”
有些残忍,可却是现实。
卫缭说道:“赵国已经灭亡,大王接下来当灭亡韩国,魏国。韩国,弱小的国家,大王只需要出动十万大军,花费三个月时间,就可灭亡韩国。
魏国也比较弱小,只需要出动二十万大军,花费一年时间,足以灭亡魏国。”
“这两个国家皆是弱小,大王可轻易灭亡,花费的钱财较少,可少向民众征收赋税。”
“等到秦国吞并三晋之地,那时占据天下七层的人口,只需要向底层民众征收很少的赋税,就可向楚国,齐国,燕国等,发起进攻。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向秦国的民众征收高额赋税,完全没有必要。”
“国家的府库赋税多了,民众手中的赋税必然少了,民众必然困苦,对朝廷多怨恨,此对大秦极为不利。”
“昔日,晋国末年,智瑶率领韩、魏两家士卒,攻打赵家。赵襄子准备出逃。询问随从:“我应该逃亡何处?”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又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尽地修完城墙,又要他们舍生入死地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谁会和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地盘,尹铎又待百姓宽厚,人民一定能同我们和衷共济。”于是前往晋阳。”
“果然,赵襄子守住太原,击败了智瑶。”
“大王呀,国富不等于民富,国家府库钱财众多,可民众却是穷困,这是取祸之道,大王当藏富于民!”
赵政站起身来,直接向卫缭行礼,说道:“先生,国士无双。先生一言,点醒寡人。钱财不重要,民心最为重要,为君王当以民为本,而不是钱财为根本。若是不懂这些,纵然是府库充足,国家富裕,可民众不富裕,也是败亡之道。”
“正所谓,钱聚人散,钱散人聚。”
“寡人打算免掉秦国民众三年的赋税,给民众修养生息五年,五年内不再起兵戈。”
卫缭上前道:“大王贤明!”
赵政笑着,卫缭这是打算走吕不韦的路线。
可他不在乎。
卫缭也高兴着,只因为大王那句国士无双。
从今天开始,他不再是臣子,不再是器物,而是变为国士,上了一个档次。
接下来,又是与卫缭商议着及接下来的计划。
半天后,终于确定了大致的方针。
第一,在赵国的诸多郡县,实现免税政策,那在秦国也要实行免税。只是免税仅仅是三年,只是征收十分之一的地租。因为征税少了,会让财政陷入困难当中,会让朝廷过苦日子。
可朝廷过着苦日子,可民众却是能富裕起来,民众手中的钱财能增加起来。
就好似割韭菜一般。
只有韭菜长起来,才有割韭菜的权力。
割韭菜很多年,该对韭菜好一点,适当让秦国的韭菜们,生长一下了。
第二,既然很多地区皆是免税,选择藏富于民,那只能选择少打仗,甚至是不打仗。未来五年的时间,秦国将进入修生养息的阶段,不再大规模的发动兵戈之战,而是利用五年时间,初步将赵国消化。
只有这样,赵国才不会变为包袱,而是化为秦国的一部分,不断为秦国提供着兵力,财力,加强秦国的实力。
第三,覆灭六国,快不得。
为何快不得,就是怕消化不良。
吃掉多少食物不重要,消化掉多少食物最为重要,若是不能消化,而吃得多,会出大问题的。
灭亡一个国家容易,可想要将其彻底消化,化为秦国的一部分却是很难。
若是消化不良,会地秦国造成巨大的伤害。
故而,灭亡六国的过程,不应该追求快,而是稳扎稳打,灭亡一国,消灭一国,然后继续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