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这一届人民不行 (第2/2页)
官场的动荡,他们不得而知。
官场的变化,他们也感知不到。
依旧是过着千年不变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
这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一家五口人,自己种植粮食,自己消费;自己种植桑树,麻等,自己编织衣服;自己能制造出锅瓦瓢盆等,或是村里面也能制造出来;盖房子的时刻,自己动手,再请几个村民。
至于买东西,直接用粮食,以物易物。
至于所谓的货币,不需要。
能以物易物,要货币干什么。
很多人一辈子在百里范围当中活动,不会走太远的地方,这就是他们的一生。
这就是老子笔下的,小农经济。
历代的君王,也是努力维持着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代表稳定性。
只要小农经济稳定住了,就是江山万万年不倒。
若是小农经济维持不住了,那江山就会不保,君王就会失去社稷,乃至是丢掉人头。
在这一点上,老子是正确的。
从西周到了春秋的前期,都是维持这个模式。
只可惜,到了战国时代,各国兼并在加剧,拼杀在加剧,从子产改革,到晋国铸造刑鼎,李悝变法,商君变法,吴起变法等等,都在加强君权,都在想办法向民众搜刮钱。
财富从民众手中,落在朝廷手中,用来大战。
只可惜,小农经济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可不利于朝廷集权。
于是发明了口赋算赋等,逼迫的民众拿出粮食,卖粮食到市场上换取钱币,然后用钱币,缴纳口赋算赋,一进一出不断搜刮之下,财富进入国库当中。
民众过得越发的苦逼,在苦逼当中想办法,逃避兵役,逃避徭役等等。
于是有了性恶论,这一届人民不行,不是恶意躺平,就是恶意摆烂。
最早是韩赵魏,民众开始摆烂。
而现在,大秦民众也开始摆烂。
翻阅竹简,赵政看到秦国有数量庞大的军队,有庞大的官僚机构,有庞大的财政收入,有强大的锋利的兵戈,这些皆是展现秦国很强大,很强大。
可在乡野当中行走几圈,不断询问民众,询问今天吃什么饭,粮食收成如何,家中有几个小孩子等,却是发现秦国民众的穷苦,麻木不仁,对于四周的冷漠,生活缺乏激情。
大秦帝国,看似强大,其实虚弱。
楚国灭亡了,还有无数民众想着复兴楚国;齐国灭亡了,还有着想要复兴齐国。哪怕后世很烂的清朝,也有一群遗老遗少。
可大秦灭亡后,无人想着复国。
民众是麻木的,对大秦的灭亡显得很是麻木。
这让赵政担心不已。
宫殿当中,赵政开口道:“寡人,打算彻底废除口赋?”
隗状说道:“大王不可!秦国的人口为一千二百万,十四岁以下的孩童为三层,数量为三百六十万,每年征收口赋为七千二百万钱,大约是十五万金!废除口赋,大秦每年财政将失去十五万金的税收!”
赵政说道:“在秦王政三年,寡人与仲父商议废除口赋。仲父也是这样说的。故而,我们制定三年计划,第一年在咸阳附近废除口赋;第二年在关中地区废除口赋。到了第三年的时刻,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口赋。”
“可在第三年的时刻,六国合纵攻秦,秦国陷入危机当中。在危机的时刻,皆是用来打仗。忙着打仗,也没有在全国废除口赋。”
“现在是第四年了,应该废除口赋了!”
隗状说道:“大王要攻伐赵国,可打仗就得花钱。可现在废除口赋,每年国库少收入十五万金,这对大秦极为不利!”
赵政笑道:“当今天下,各国都是想着增加人口,人口多了,才能有较多的赋税,才能有较多的军队,鼓励民众生育;可又是收取口赋,压制民众生育,导致民间溺婴不断。这可谓是南辕北辙!”
“为了大秦,当废除口赋!”
“至于国库少征收五十万金,寡人有办法!”赵政说道:“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隗状开口想要问什么。
可最后,还是忍受住了。
赵政沉默着,叹息一声。
在刚才他说谎了。
所谓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只是砖家的谎言而已。
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秦国的财富是有限的。
秦国的财富多少,不看有多少钱币,而是看有多少粮食。
粮食,为最为简单,也是最为直接的财富,也是最为硬通货。
大秦人口为一千二百万,人均耕地为二十亩,每亩产粮食为三石,这些人口和耕地内产生的粮食产量,减去口粮消耗,就是大秦的财富总和。他可以用各种财税政策,各种垄断手段,获得大量的财富。
可不论如何获取,皆是不会超越那个财富总和。
财税政策,好似木桶;
财富总和,相当于水井。
能提出多少水,不是看水桶的体积,而是看着水井的储水量。
秦国的财税政策,对于民众的盘剥很是厉害,该为民众降低负担了。
商君被车裂,民不怜之。
大秦灭亡了,民不怜之。
这很是可悲!
这些天,他不断的清洗大臣,搞得官不聊生,这是其残暴的一面。
接下来,该施恩给低层的民众,提升低层的民众认可度。
全面废除口赋,这就是手段之一。
翻开竹简,上面写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
pS:状态恢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