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风云坞堡主 > 第四十二章 巡视(一)

第四十二章 巡视(一) (第2/2页)

张福文提了个想法:“坞主,能不能在堡外开个铺子,卖些杂货,有时确实不太方便。”

冀氏乡是有集市的,一旬一次,附近村庄的人都会来赶集,赵家也会拿出盐铁出售,以前这个销量没多少,但随着人口增多,这笔收入也在增加,去年存下的私盐,今年没有向山外销售,内部就能慢慢消化掉。

“这个事情我可以答应。”

在赵家堡和冀氏乡可以分别设一个铺子,这两地人口较多。

随后几人述说的事情,就无关紧要了。

天色将晚,不再停留,赵博安提出告辞,临到门口,看见一个少年牵着两头牛回来。

“坞主,这是我家四郎,四郎,快行礼。”

少年连忙行礼。

“上过学堂没有?”

刘三郎答道:“去年就去了,不过人比较笨,秋后学完就会回来。”

刘四郎眉头一皱,反驳道:“我不笨,学堂收的人太少,要不然我也能留下。”

通过两年断断续续的学习,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留下学习经学,赵博安不会扩大这个人群的数量,赵家供养不起,不过筛选下来的人却是优质的兵源,这个事情秋后可以谋划一下。

接下来几天,他又走访了不少人家,也了解了一些情况。

有人提出农闲时,给他们找点活干,目前解决办法就是雇佣他们做工,每年赵家都要开工一些项目,比如扩建学堂和赵家堡、开垦荒地,只要不耽误农时就行。

有人提出开放山林,如果是找寻食物和山货,这个没问题,但是为了建造房屋和打造家居,砍伐树木,就要付出一些钱粮了,而且要补种。

有人提出铁质农具能不能便宜点,虽说通过以旧换新,他们基础农具都有,但肯定有额外需要,这个就要等他到匠作营,实地看过才能决定。

所有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他都让赵远先记下来,等巡视完以后,都要形成规章制度。

巡视完冀氏乡,他来到了河阳村。

河阳村的问题是人少,因为分了十多户去南村居住,土地是足够的,据呼延塔说,他对处理村里事务,也有点力不从心。

河阳村的耕地大部分是中等田,也就比良马寨强点,所以赵博安不打算往这移民,人口慢慢增长就好,呼延塔的问题,秋后和学堂之事一并解决。

在良马寨,这里的问题又不一样,赵敦经验丰富,民事上没什么问题,就是有点担心如何与屯留县官府相处。

去年赵家最终还是没有缴税,也许是听到赵家与长子胡人的冲突结果,屯留县令没再派人来催缴。但屯留形势并不乐观,沉重的赋税让哪里的坞堡主很不满,五月就有编户逃到良马寨,秋后估计人数更多。

回到冀氏乡后,为防上党的动荡波及到山里,他马上把石瑞派到良马寨驻守。

巡视完三处地方,时间来到七月。王鉴向他汇报,赵家堡和学堂的扩建完工,青壮已经解散。

赵博安首先前往学堂,还不到幼童开学时间,平时学堂里只有两位先生和四十多个学子。

由于兰猗正在讲学,他就在吕老头和王鉴陪同下把学堂看了一遍。

这次扩建主要是解决幼童的生活问题,原来赵家堡附近的幼童还能回家住,但现在学堂里大部分幼童需要住宿,而且他们年龄偏小,吃穿住行,都要考虑到。

王鉴突然开口道:“定之,有些话我想问问你。”

“你说。”

“为什么要收女童?如果没有这些女童,也不需要扩建学堂,而且不管她们学的多好,也不能学习经学。”

这个年代只有极少数的女人能接受教育,就算是王嬛嬛也没怎么读过经学,而是读了些女训之类的书籍,高氏还好一点,跟着高元读过一点经书。

赵博安沉默了一会,转而问吕老头:“你怎么从没问过这事?”

吕老头漠然道:“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更是孑然一身,还操这心干嘛,反正都是你们赵家钱粮。”

赵博安哈哈一笑:“说实话,我刚开始确实忘了,后来反应过来,木已成舟,又不忍把她们撵走,不就是一点钱粮嘛,再说念过书的女子,她将来教出来的孩子能一样吗?”

吕老头当他开玩笑,王鉴倒是有点相信。

三人参观完,又听了一会兰猗讲学,临走前赵博安说道:“吕先生,学堂里有十几个孤儿,你可以考虑收养一个,给自己留个后。”

吕老头脸上阴晴不定的说道:“我想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