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国祚气运点!(2合1,四K) (第2/2页)
朱瞻墉句句肺腑之言,令朱棣心里隐隐担忧。
一座皇宫动辄几十万两白银,区区几十万两白银,朱棣说不出这样的话来,若皇宫真因高耸而招致雷火,此事需慎重看待。
“可真?若胡诌,朕可要惩治你。”
为堵住悠悠众口,朱瞻墉已然决定让他们亲眼所见:“祖父皇帝陛下不信,是因典籍上没有记载的缘故,不如令人试试,雷鸣电闪时,命人高举避雷针,站在紫禁城的宫墙上。”
赵王将信将疑,反正没有损失,欣然道:“父皇不如听瞻墉的?!”
朱棣目光微闪,历来天雷降下皆不知何故,只当是为君者昏聩受上天责罚,若此事为真尚可值得一试。
他侧过身遣人去司天监,问何时有雷雨,得到快则三日满则五日的答复。
朱棣下定决心,面向文渊阁官员煌煌下令:“三日后,午门广庭,朕要瞧瞧铁针可避天火,至于所需器具,由工部准备吧。”
朱瞻墉道:“不必,此物孙臣准备就好。”
回到自己所住偏殿。
准备好制作避雷针的铁锥,提取肆的【天工造物】,消耗国祚气运点6,眼前手臂粗的铁锥迅速蜕皮。
【普通·避雷针,使用后可方圆十里屋舍,可以躲避天雷】
朱瞻墉感到震惊。
难怪不加点数时,感觉天工造物能手搓原子弹,原来加了国祚气运点后能由材料自动生成,只不过还是需要材料。
原本只一臂长铁锥,被极高超焊接技术无缝衔接,接口处丝毫无缝隙,看起来似乎本身便如此。
而消耗的国祚气运点数也不高。
才六点,应当是避雷针制作简单之缘故,朱瞻墉心想应当不是所有造物都六点。
还附带使用范围说明。
手搓应当没有如此广的范围,毕竟一般避雷针只庇护一座屋舍,并且他还需搓两日,才能将这根无缝铁针做出来。
朱瞻墉当即决定,以后【天工造物】用国祚气运点。
………
从皇宫回来。
赵王朱高燧来到汉王府,箭步如飞踏进前厅,呷一口茶慢悠悠道:
“父皇下旨了,三天之后午门广庭,考校文献大成虚实!”
“有何高兴?”汉王朱高煦不在意吹着茶。
若说汉王愚钝,可他用兵时又运筹帷幄,不失为军中良将,可有些事却想不清楚。
赵王认真看着他双眸:“父皇本就不喜欢太子,若此事不成,今后难对太子委以重任!彼时,我可接替太子编修大典,留在京城。”
汉王心中仍有疑虑:“若是真的呢?”
“我问过工部营缮清吏司,未听过有这样的法子,这些都是瞻墉想出来的,他怕本王不敢试,自古天雷乃上天降下的惩罚,如何能被区区一根铁针束缚?”
赵王轻轻吹一口茶,杯中倒影里的眸子,满是洞察一切的目光。
晃眼时间过去三日。
今日乃约定之时。
朱瞻墉命小太监将普通避雷针,装到午门旁边的雁翅楼上,另一端直通地面。
抬头看向紫禁城上空,铅色的乌云不断堆砌,伴随着着大风和滚滚战鼓声,仿佛被布蒙上的苍穹仿佛破了洞,不断透出白光。
朱棣在宦官们撑着的华盖大伞下,提着灯笼,来到奉天门的拱门洞里。
命朱瞻墉站在旁边。
官员们恭恭敬敬地站在后方,赵王和汉王神色自若,张輗则兴奋地站在英国公张辅身后,只有太子朱高炽满面凝重,诚然他也不信。
对于闻所未闻之事,朱棣亦有些好奇:“如何开始?”
朱瞻墉主动上来说道:“祖父陛下爷爷,命人在雁翅楼上高举铁针便可以开始,不过,孙臣若派人去三叔难免又说我做了手脚,所以,不如让三皇叔的属官去吧。”
赵王属官一听脸色苍白。
可是……
朱棣不说话便是表示默认了。
那属官只得硬着头皮,往午门的雁翅楼跑去,然而朱瞻墉早已收到消息。
【普通·避雷针开启,趋避方圆十里雷电】
午门上太监都不耐烦了。
只见,雨水簌簌从城门流下,一片大雨中,宦官们扶住梯子,赵王扛着铁针颤巍巍爬上雁翅楼屋檐,举起避雷针,风雨交加,雷闪照亮天地能看顾晟的身影。
轰!
一声令人心悸的雷声。
咆哮,愤怒的黑云,宛若就要压垮紫禁城,雷鸣电闪,却还未有一道雷电落下。
朱高燧声音被大风吹散,断断续续:“呵,父皇,您看到了吧,这是第五声雷了……儿臣说什麽来着。”
望山跑死马,朱瞻墉估摸刚才那几下太远了,超出十里庇护范围。
轰隆!
紫禁城亮如白昼,一闪而没。
紧接着,天上的雷仿佛全被吸引过来般,闪电一道接着一道。
官员们瞪大眼睛,只看见一道道银色雷光照亮午门城墙,而站在雁翅楼上的黑影,已经消失了。
朱棣怔怔望着这一幕。
历来天雷为何喜落皇宫,心中疑惑仿佛冰雪消融,正是因为殿宇高耸的缘故,历朝皇帝竟还为此下罪己诏。
果然和说明一样,将十里天雷都吸引过来了,朱瞻墉觉得还是安在金川门好:
“孙臣所言如何?”
——————
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几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明太祖实录》
………………
PS:皇孙正式称呼皇帝应该为祖父皇帝陛下,不过称呼太长了,然而主角一天天长大,总喊皇爷爷感觉没长大,反正肯定要改口的,大家觉得直接陛下好,还是祖父皇帝陛下好?另外,可能是背景铺垫设定等等展开太慢,数据比同期一般,所以为求追读这章又二合一了,求追读推荐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