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0团大战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从亮剑开始经历战斗!
···
···
38年武汉会战结束,“确保占领地区的安全”立即成为日寇的作战重点,但此时八路军在华北大地的广阔村镇区域已经站稳了脚跟,还占领了相当一部分县城,日寇的势力范围则仅限于“重要城市周边及狭窄的铁路沿线地区”,这种情况直到第3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走马上任时,依然没有多大改观。
但多田骏在日本在陆军大学那么多年的教官毕竟不是白当的。
他分析当时的形势后判断:如果要扩大占领区,不能仅仅简单地将兵力分散配置,而是要先建立坚固的防守阵地和密集的铁路、公路交通网,一方面长时间坚守,另一方面快速增援,否则,这里驻几百人,那里放几十人,兵力本就处于劣势的日军很快就会被消灭殆尽。
为此,多田骏提出了一种新的战术——“囚笼政策”
早在日本大举侵华之初,日军头目们就扬言:“只要交通有保障,灭亡我国绝对不成问题。”
他们是以战略眼光来对待交通的。他们在占领的华北地区,一直没有放松保卫和修筑铁路、公路。
之后,日军推行所谓“囚笼政策”,并确定以“扫荡”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为“华北治安战”的重点之一。
这个根据地的四周,恰好是平汉、正太、同蒲、道清四条铁路,南面还有一条陇海路。
接着,日军又开始组织人马修筑白晋铁路,北起太谷县的白圭镇,南至晋城,全长三百多公里。
修成以后,北接太原,南接长治,等于一把利剑,把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劈成两半。
这个所谓的囚笼政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的实行会对我抗日将士以及百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原来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碉堡为拒马。把我们装进去,凌迟处死!如果我们不能打破这个囚笼,我们就成了待决之囚。
由于日军海外作战,人员、装备、武器、战车、粮食、汽油、靠着铁路来运输是效率最高,损耗最低的办法,
而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版图太大,却又交通不便,所以日军的兵力是肯定远远不够分配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部队的机动性。
具体操作是:先派兵抢占若干战术要点(如县城、重要村镇及交通枢纽),在那里修建据点。每个据点的外围,再按一定的距离(500米或1000米),修建多个呈卫星状分布的炮楼,然后在各个据点、炮楼之间修筑密如蛛网的公路,形成若干条环状线路,一旦某个炮楼遭到攻击,相邻的炮楼和据点立即赶来增援。
为了推行这一“囚笼政策”,日寇在1年内修复、新建2347公里铁路和15600公里公路,又修筑了2479个炮楼和据点,从而将晋察冀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渐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小块儿,妄图令八路军因回旋余地减小而丧失机动性,直至被消灭或撤走。
在这一严酷抗战形势下,我抗日军民有很大一部分人失去了信心,埋着脑袋苟且偷生,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看不见未来。
更有意志不坚定者,认贼作父,卖国求荣,当了汉奸。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了解这一切,是不够公平的,因为我们知道结局。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抗日时期,我国有无数的英雄男儿,铁骨铮铮,以血肉之躯,铸建钢铁长城。
他们很大一部分人穿着草鞋,
拿着大刀长矛,战胜敌人,创立新的中华。
我们一直知道他们伟大,但是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勇敢,无畏。
因为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要倒在冲锋的路上!
他们仅凭着一股热血,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愤怒与仇恨。
开创了这盛世之中华
···
···
为了破坏日军的‘囚笼政策’阔展我军的战略纵深,提升国民抗日士气,更为了让我军行动减少阻碍,所以开展了历史上的重要战役‘百团大战’
此次战役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军中心任务是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摧毁正太铁路,前10天,晋察冀军区、129师主要是破击交通,后十天则是129师,设伏、打击前出‘扫荡’的日伪军部队,而120师在晋西北配合作战。
当天,我军冒雨通过山谷河流,避开日军外围据点,直接运动到正太路两侧,当晚向正太路全线突然发起进攻,奇袭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