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小知县 > 第130章 第 130 章

第130章 第 130 章 (第2/2页)

但就算写到脸上,想要当皇妃的人大有人在。

文家甚至都递了名册。

只是皇上皇后并未选中他家。

太子亲事定下,应天金家的子侄党羽自然也跟太子更为亲近。

不过他们跟纪炀相处的时候,也没有自持身份,反而十分客气。

对这种有能力的人,谁会不钦佩呢。

说起金家,那是不输文家的世家大族。

有他们鼎力相助,太子的路已经被铺得十分顺畅。

现在皇上那边暂且不说。

太子身边,林家,纪炀,金家,母后娘家,被拉拢的武将一家。

剩下朝中势力,宗室已经没了声音,只要世家服软,那皇上的布局顷刻便成。

饶是纪炀,都不得不感慨,不愧是皇上,意识到自己身体不行之后,立刻能把所有事情安排得极为妥当。

这些事情里,纪炀只是个旁观者,因为他知道,此时旁观对他来说最好不过。

现在的布局里,已经是最能平衡各方势力的。

只不过不给皇上当刀之后,还挺不习惯的。

纪炀当然在说笑,朝中局势渐渐平稳,他花在基建更田地上的时间会更多。

趁着时间,赶制一批批水车发到乡里各地,来保证农作物的灌溉,再跟灌江府那边商议多养耕牛。

耕牛多了,价格就会下来,那便会有更多百姓买得起耕牛。

提高生产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趁着难得的和平时间,赶紧工作啊

让手下都卷起来

可纪炀隐隐感觉不对劲。

还在田地的时候,纪炀再次梳理了一下身边的人。

想到他之前说过的话,宗室没了,如果世家再服软,那朝中的局势便会瞬间如皇上布下的那般。

可世家怎么服软

从最开始到现在,他们都在暗戳戳地做事,根本不冒头。

也就是宗室没了,才显出他们。

就连他们掌握的汴京文报如今都低调不少。

就算京都趣闻重启,汴京文报也没打擂台,他们最知道什么时候该低调的。

要是硬出头还好。

这样滑不留手最难处置。

除非。

除非有他们容不下的人

有他们看到就厌烦,天生跟他们不合拍的人。

纪炀看向天空,忍不住翻个白眼。

谁说皇上不拿他当刀了

只不过以前明晃晃的刀剑,现在藏在暗处而已。

世家比他们想的都有耐心,不等最后一刻,绝对不会出手。

即使他们对自己的恨不比宗室少,甚至在看过宗室的下场后,只会更忌惮他。

但再忌惮,现在也会显得平静无波,等到时机真正成熟,才会对朝堂下手。

那个时机成熟的时间,大家都懂,就是皇上真正没了的时间。

可皇上不能让他们隐忍,要挑拨他们,要让他们闹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为儿子解决这些人。

一个不冒头的潜在危险,怎么才能挑明呢。

当然是。

钓鱼执法。

纪炀这会不是刀剑。

他是弯钩。

纪炀看看旁边认真观察田地的太子徐九祥。

你爹。

真是好样的

怪不得最近那么平静

怪不得皇上都不见他

不见他的原因,既是把他推向太子,也是表明疏远,好挑拨稍稍浮躁的人开始动手。

如果不出意外,很快他娘子也不用去皇宫看诊了。

一步步下来,他这个弯钩总能钓到大鱼。

皇上这一招,只怕林大学士都没想到,否则再怎么样也会给他透露消息。

这也太狠了。

纪炀好气又好笑,他拿准皇上为了太子不会管他,皇上也拿准他为了百姓会忍下当刀剑鱼钩。

更算准,就算自己知道要当鱼钩了,也会让事情顺利进行。

毕竟天天出来看田地,他跟太子都知道,宗室侵占土地,世家就不侵占了吗

太子私下都跟他说过土地兼并问题,皇上会不知道

纪炀这会只能仰天长叹。

不过有些希望皇上可以再撑久一点。

有这样的皇上在,他跟太子才能专心倒腾农具,倒腾种子。

徐九祥看着纪炀叹口气,好奇道“怎么了这批农具有问题”

农具没问题,你爹有问题。

这话也不好直白说,皇上的心思连林大学士都没说,何况这个傻白甜太子。

纪炀道“没事,只是想到要快些发下去,汴京府周围几个州,应该都需要先进的农具。”

“还有召集过来的农人,年底陆陆续续都能到吧。”

太子点头,笑道“诏令已经发下去,相信天下有识之士都会过来,到时候农司就能真正组建起来。”

来到田间,他才知道百姓平时的疾苦。

走到坊市码头,更知道普通百姓的生活。

这让他想到宗室奢靡时,总有些愧疚,怪不得当初京郊院子开放,会让那么多百姓愤怒。

当时的他还有点不理解,如今全都明白了。

他更知道,宗室没了,还有世家。

在给京都趣闻投稿的时候,徐九祥便了解过汴京文报跟京都趣闻之间的“恩恩怨怨”,作为太子,他知道的肯定更多一些。

等跟纪炀熟络起来,再认识京都趣闻主编晁盛辉,里面许多内情单看看就明白。

说宗室可恶,这世家不遑多让。

不过世家里面也有不同,像如今在潞州的韩家,应天金家,以及京都有几户清流,那是不同的。

但文家,国子监主簿一流,还有嵩山书院流派,则有些微妙。

那嵩山书院周围万亩田地,都是书院所有,以前自然不是的,可时间一久,就都是他们的了。

作为有名书院,当地官府还敬重,收支税收含糊不清,几乎都给过去。

再有各地官学,之前讲到官田的时候,说过官田也分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给官学的田地,叫做学田。

这些学田的收入都应该给到各地官学,用于教资。

但实际情况如何,太子心里已经有数。

不止田地。

各地上学的名额,以及想要进入官学多收的费用,还有些严重的,只论银钱不论学问。

那收上来的学生可想而知。

说句有点冒犯纪炀的话。

还有些同样不上学,想办法钻空子,从官学上来,进到国子监,再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当官。

都可以使银子。

天底下那么多认真读书的人,会出几个纪炀

大多能像徐铭之流,已经是谢天谢地。

而这些人又大多数是世家子弟,不管官场出了什么问题,都会官官相护,欺上瞒下。

偶尔有想出头的,会被他们联手按下。

太子从小便有无数夫子,再有这几年皇上亲自带着学习政务,自然明白如今看着还好,但让他们肆意妄为,那时候再想管便难上加难。

宗室已经给了他太多教训,对世家上面,太子自然无比谨慎,更多了些纪炀跟皇上都看出来的强硬。

纪炀对此竟然有种养成的快乐

玩笑归玩笑。

想明白皇上的心思之后,纪炀便在思考一件事。

怎么挑事呢。

既然他是弯钩,他要钓鱼。

怎么才能快点钓起来

早解决早完事

而且皇上的身体,只怕不能再拖。

依照这位皇上的手腕赶紧处理完这些麻烦,对他跟太子登基之后都会很好。

皇上拿他当鱼钩,他又何尝不想让皇上快刀斩乱麻。

虽说两人一直没有私下见面。

但在第二天上早朝时,纪炀直接建议国子监改革时,皇上跟纪炀对视一眼,已然隔空达成某种默契。

国子监改革

纪炀你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纪炀道“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微臣外放多年,见过许多官学,亦见过许多夫子。”

“夫子大多勤恳,然收入微薄,更见过许多学子,因家贫无法入官学,更无法支付所需费用。”

“学校储才,却不能让有才者进入学习,岂不是失了官学的本意。”

总结起来两点。

让家贫的学子可以进入官学深造。

提高官学夫子的待遇。

这两项一提,直接让国子监的人脸色大变。

他们把持国子监以及下面官学多年,谁能进官学,谁能进好学校,谁又能进到国子监里面,全都有自己的一套章法。

你纪炀张口就要改

凭什么

其实讲道理,纪炀之前没想这么着急。

这不是收到皇上的隔空暗示,要好好做这个鱼钩。

再者,这会提这个要求格外合适。

就算这些人知道,他是故意挑起争端,那他们也不得不接招。

以世家的角度。

知道纪炀故意在挑衅他们,故意拿敏感的国子监官学来说事,他们能不回应吗

不回应的结果便是纪炀兵不血刃,达成自己的目的。

回应的话,直接进入圈套,开始正式跟纪炀周旋。

只要被纪炀拿住错处,又或者让皇上找到由头,他们这些人的下场谁也不好说。

都知道皇上要削减他们的势力,好给太子铺路。

知道又怎么样

看着纪炀动他们手里的权力吗

纪炀,真是无比狡猾。

更是无比大胆。

在这些人当中,已经有人暗戳戳起了杀心。

派刺客去杀,谁又能抓到把柄。

人要杀。

可杀之前,他这些年的“清誉”“官声”先毁了再说。

文学士抬头看了纪炀一眼。

国子监主簿则直接对视。

国子监最大的官员祭酒则微微睁眼,他看起来老态龙钟,轻易不说话。

但纪炀这一开口,让他都抬头看了看,随后轻蔑笑笑。

竖子无知。

真以为他们如同宗室一般

纪炀看着他们各自表情,嘴角却勾起坦然的笑。

他就算当鱼钩也要当自动巡逻的鱼钩

逼着鱼儿自投罗网

朝堂刚平静没多久,被纪炀这几句话打破。

让贫家子弟更容易上官学。

提高官学夫子待遇。

说起来简单,可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每处官学接收的学生都是有限的,有才的进去了,必然会挤压权贵的名额。

每处官学都有自己的官田,朝廷基本不会再拨用银钱。

等于说学校长官要把自己的利益匀出来,分给自己底下的夫子。

说起来既理想又天真。

动的全是同一拨人的蛋糕。

但相对的,又是给贫家子弟机会,又给底层夫子提高待遇。

这两者肯定会快速响应。

这又是一场贫与富的对决。

皇上看着纪炀舌战群儒,心里既复杂又好笑。

想必纪炀在想到自己拿他当鱼钩的时候,就已经想到如何在当鱼钩的时候获利。

纪炀大可提出其他想法。

但皇上利用他时候,他又何尝不能利用皇上收拾世家时达成自己的目的。

皇上要收拾世家,纪炀想把世家手里的权跟利分下去。

还是同样的道理。

他们两个目的不同,却总能在这件事找到平衡达成一致。

皇上算得准。

纪炀何尝不是。

若说之前的皇上还担心,但想到儿子的品行,想到纪炀的品行。

虽不知几十年后如何。

可这样发展下去,竟然是君臣相得的局面。

下面吵吵嚷嚷,皇上到底有些疲惫。

不过再疲惫,也要撑着处理完这些事。

否则留下皇后跟太子,他如何都睁不开眼。

如同纪炀夫妇给出的新药。

他知道吃了会死,也会试上一试。

若这个魄力都没有,他这四十二年的皇帝白当了。

昌盛四十二年六月初十。

在纪炀刻意挑起国子监火气的情况下,成功在朝堂上大吵一架。

纪炀这边的吵架选手有纪炀本人,有前纨绔井旭,报纸主编晁盛辉,以及刚当上见习进士被人死死按住少说话的颜海青。

更有暗戳戳一句话噎死人的林启。

连新科状元,也就是那个振臂高呼的补丁书生也加入其中。

再有几个武将“恶声恶气”吓唬人。

另一边阵容同样豪华。

本就能吵架的国子监,一通之乎者也听得人脑瓜子疼。

再有御史台也在往上凑,还有世家官员。

更有国子监主簿从国子监祭酒那学来的一句话。

“纪炀,你自己没科考过,竟然还在指点为了科举储才的学校”

“这是不是有点太过可笑”

场面安静下来。

不知谁先笑了下,被纪炀看过去,瞬间收声。

可一些窃窃私语还是传来。

“纪炀都没读过几天书,怎么还指点起官学了。”

“是啊,听说他最喜欢气夫子,不知多少夫子都被气跑了。”

“本身就是捐班来的,还真以为自己多厉害。”

“抨击别人以权谋私,他呢有本事这买来的官别做了”

这些声音并未影响纪炀的一丝一毫。

国子监祭酒微微皱眉。

难道纪炀已经想到,他们会从这方面下手

一个没读过书,买官的人。

是没有资格对学校指指点点的。

可这本就是他临时想的应对之策。

总不能纪炀在提出那两个改革方法的时候,早就预知他们会如何反驳

若真如此。

会不会落入纪炀的圈套

国子监祭酒心道不好。

可朝堂的场面似乎已经被控制住。

明显他们这边的人占了上风。

毕竟纪炀没读过书是真的,没科举过也是真的。

就连他身边的人都没法反驳。

这几乎是纪炀完美官声的唯一瑕疵,更是致命瑕疵。

谁都可以提出改革官学,唯独他,没有资格。

井旭有些着急,他这种兵部的人还好说,荫封的也好说。

唯独买官,怎么也辩解不了。

林启跟颜海青同样皱眉。

晁盛辉却想到什么,看向纪炀。

朝堂上众人,都以为纪炀要败了,殊不知两封书信正一前一后到达潞州。

准确说,是到潞州下扶江县韩家韩潇手中。

前一封是皇上所写。

后一封为纪炀所写。

目的竟然一样。

韩潇韩家主

快来汴京

救救纪炀

你可是他的老师啊

你最知道他有没有学问

韩潇深深叹口气,他就知道,纪炀怎么会放他安心回潞州。

在这等着他。

可这一趟又不得不去。

好不容易在家安生快一年的韩潇,继续哭丧着脸收拾行李。

比行李更重要的,还有纪炀这么多年来的文章。

从在扶江县时,一直到纪炀当上灌江府知府,再到纪炀回汴京。

这么多年的文章,一篇篇积累下来,已经是可观的厚度。

里面文章内容更是五花八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跟着他学习多年的纪炀,绝对不是胸无点墨,更谈不上不通文墨。

以他的文章水平,考进士都没问题。

叹着气的韩潇出发速度比之前都要快。

毕竟要去救命。

可谁能害得了纪炀

皇上都给他写信让他过去帮忙,纪炀还会出事

纪炀确实没什么事,顶多被人换着法的笑话赐墙及肩。

特意用赐墙及肩这种表示没有文化的词,来笑话他没有文化。

这些读书人的嘴,是真毒啊。

纪炀啧啧几声,韩潇到底什么时候来,快来救救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