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 38 章 (第2/2页)
准备修建两间学堂,侧边两间书室,后面则是两处院子,可供两个夫子居住。
按照扶江县的建造成本,一间屋子的费用在八两银子,其中不少石料木料,纪炀让他们从王家宅子里搬。
说起这些建筑材料,放这已经有一年多了,还是他那好友“麻奋”从潞州买来,很是不少。
有那些材料在,这官学想修的不气派都不行。
而且还空出其他位置,等以后有钱了,人多了,再继续盖新学堂。
总共算下来,官学一共要花费九十两银子左右。
既然修了,那就修得好点。
也让即将过来的夫子看到他们的诚意。
这边官学开始修建,不少人都说,自从他们知县大人来了之后,好像扶江县各色建筑都没停过。
不是挖坑,就是修路,要么修水渠,要么修学堂。
一两年的时间,赶上之前十几年的发展。
大家说这些话自然是高兴,为扶江县高兴
不过玉县丞只有一个感觉,绝对不能让知县大人知道衙门有闲钱
绝对不能
每次衙门的银钱都像在走钢丝啊
纪炀只道“钱放到衙门库房里又不能生钱,该花就要花。”
好像这也没错
普通人家攒钱攒粮是为了抗风险。
衙门则要在风险来临前抵抗风险,不如给百姓们花了,办官学也是正经事。
只是玉县丞觉得,他们知县大人好像早就清楚账面上的银两,说是跟他一起查账,明摆着要划拉一部分钱出来办事。
好难,跟知县大人斗智斗勇是没结果的
还是好好建官学吧。
凌县尉领着做这些事已经轻车熟路。
玉县丞则把更多精力放到葫芦作坊。
九月份那边下的一万五千套订单,按照纪炀要求,交完最初的五千套之后,制作葫芦根本没停过。
所以在十月中旬,这一万五千套葫芦已经送到常华县货船上,相信不久便能送到扬州。
说到葫芦饮食器具,纪炀在潞州听过一耳朵这东西多风靡之后,也让人去查问情况。
得到的消息,可比大家想象中要震惊多了。
不过想想也是,潞州城里都知道,扬州那边的葫芦器具有多畅销,何况他们本地。
说是去年开始,有一种轻便漂亮的器具便在市面上出现,只是少数小摊贩那有。
谁瞧了都觉得精巧。
而且设计得非常不同。
原本只是引起兴趣,但不知谁说了句,这东西是汴京葫芦秀才设计的。
汴京葫芦秀才,大家只是隐隐听说过,但也觉得这小东西,看出来这位的功底。
所以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谁料在年后上元节,扬州知州家夫人拿出两件极为精致的葫芦器具出来。
一样是摆件,设计得精妙绝伦,那雕刻工艺让人赞叹。
另一个则可以使用,瞧着精美无比,放到手下还灵巧得很。
这也就罢了,有个见识不浅官眷娘子道“这东西,跟咱们皇后娘娘那个,是不是一样”
传闻皇后娘娘便有个葫芦器具,那葫芦形状特殊,人家是两个肚,就它是一个。
看起来浑圆饱满,模样甚是不同。
满天下难有第二个,更难有如此精妙的雕刻。
知州夫人笑道“是了,妇人仰慕皇后娘娘品格,能仿照皇后娘娘的妆匣做件好物,实在三生有幸。”
这话既说了自己有跟皇后娘娘一样的物件,又拍了皇后马匹,还表现的谦逊有礼。
众人只有赞叹的份。
不过也是,谁不想跟皇后娘娘一样,娘娘跟陛下夫妻恩爱,多年无子女也不曾厌弃。
直到前些年才在皇后娘娘规劝下纳了两名妃子。
其中一位生下皇儿,立刻过继到娘娘名下。
就算普通人家夫君如此,都会让人艳羡。
更别说天家夫妻。
所以世人,特别是女子,都以追随皇后娘娘为荣。
吃穿用度,样样能引导承平国风尚。
知州夫人得了这一件好东西,自然被人追捧。
但问及在哪求来的,却问不出所以然,只道这是汴京葫芦秀才所做,那葫芦秀才如今也不在汴京,不知去向。
那就是孤品了。
这东西的价值再次攀升。
有这样的风头,等葫芦秀才设计的葫芦饮食器具出现时立刻风靡,似乎一点也不意外
纪炀听完这些,心里已经分析个七七八八。
从他的视角来看,赶来扬州买葫芦的扬州商人,花重金买葫芦摆件,果然不同寻常。
他买这东西就是为了送礼。
当初急匆匆带着东西回去,甚至把葫芦饮食器具一共带到扬州,随手扔到杂货店里,然后赶着去送礼了。
自然送给扬州知州夫人,过年前后送的,所以正月十五被拿出来炫耀,也符合常理。
上元节又是古代情人节,有这种象征祈求夫妻恩爱的物件,更是正常。
但这事还没出,扬州那商人便料到,便宜的葫芦饮食器具会因为葫芦秀才的名声,而变得不同。
过年后立刻下了五千套订单试试水。
反正这东西便宜,五千套不过几十两银子,卖不出他也不心疼。
等借着葫芦秀才,借着知州夫人,再借着皇后娘娘。
葫芦器具果然流行起来。
谁让东西便宜,好看,还带了葫芦秀才的名声。
更重要是耐用,小商小贩如今最喜欢的,就是这东西了,因为价格低廉,丢了也是不心疼的。
在纪炀看来,简直是古代版一次性餐具。
再接着便是一万五千套的订单。
而葫芦秀才所在何方,也被这个扬州商人刻意隐瞒起来。
为的就是凸显知州夫人所收礼物的特殊性。
一个商品,只有一件,价值自然不同。
若多了起来,重要程度直接打折扣。
所以知州夫人估计确实不知葫芦秀才在哪,也让葫芦器具有了特殊性。
这些事情顺下来,纪炀已经把全貌猜得七七八八。
好家伙,他们的葫芦器具没在本地卖起来,反而顺着运河在其他地方大火。
甚至出口转内销,潞州本地人要去扬州追捧潞州的东西
扶江县做葫芦的百姓听到此事,脸上表情既好笑又震惊。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发生
不过也能看出来,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很受欢迎
那是不是说明,他们能靠葫芦器具挣很多钱
不得不说,现在扶江县百姓的心已经活泛起来,不用纪炀多说,他们已经能举一反三了
葫芦器具的发展确实出乎纪炀意料。
但能卖得极好,倒是在他规划当中,葫芦的特殊性确实很不一样。
卖得好就行,只要能给扶江县百姓创收,管它葫芦器具卖给谁
纪炀还紧急从玉县丞那要了一批过来,直接送到潞州城其他杂货店去卖。
好让潞州百姓知道,这风靡扬州的物件,是潞州的是扶江县的
虽然他人不在,但总要在潞州城刷点存在感,好让知州他们知道自己还在,自己要的东西还没给呢
眼看所有公务处理妥当。
纪炀又去看了看滕显,见他痴迷新葫芦的制造,自然不好打扰。
而他本人,也要开始闭关读书了
这次不是他想读,而是为了应付年末官员考察,不读不行
每年秋冬,便是官员例行考察的时间。
县里的人还好说,题目不会太难。
但他们这些知县则要打起精神。
纪炀还好点,他这属于一年小考。
隔壁常华县知县则正逢他的三年一大考。
要不然能从今年五六月份就开始走关系,这次的大考关乎他的升迁,肯定紧张。
听说魏大人从潞州回常华县,一直闭门不出,就是在做准备的准备。
纪炀回来的晚不说,又安排了建官学,还查了葫芦作坊等等。
现在闭门读书,已经算晚的。
衙门都知这件事的重要性,基本不拿事情来打扰。
其实在纪炀看来,这年末考核,其中一大半的“试题”早在九月时,面见知州的知州的时候已经做过了。
现在考核成绩已经定下大半。
等十一月再去潞州城接受问询,也只是定下最终成绩而已。
不过今年特殊,他既想问潞州城那边要来东西,没道理临门一脚不准备好。
仗着之前的功绩若轻狂怠慢,难免影响官学官道乃至运河的进程。
所以不得不认真对待。
说起考核,自然是指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总结下来便是德,慎,公,勤。
接下来的二十七最,则是比较细致的条例,比如有没有举荐良才,平时是否清明,公不公平,治下从兵士到百姓再到田地,再到自己礼仪等等,还包括了本地的犯罪率,审理案件效率等等。
这些算“平时成绩”。
最后结合十一月去潞州城殿前问答,得出最终成绩。
其实这套制度,在现代的职场,学校也常见。
就是平时成绩跟考试成绩结合,来予以考核。
这些评价,还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以及最末尾的下中,下下。
每个评价还有评语。
比如若被评为中中,那便是职事粗理。
若被评中下,则是爱憎任情。
到这已经很不好,下中之时,评语则是职务废缺,这会已经离贬官不远了。
下下更是居官谄诈,贪浊有伏。
此时不仅要贬官,流放下狱更少不了。
虽说只要不是出什么大错,上面也不会给道中中以下评价。
但大多官员要的可不是稳不出错,稳不能升官啊。
都到他们这地步了。
除了纪炀这种特殊情况之外,大多都是寒窗苦读几十年,谁会甘于当一辈子的知县
所以哪个知县不想让自己期末成绩单上,留下上上,上中的成绩
说白了
有利升迁
甚至是升迁的重要标准之一。
等这些东西呈到上司那里,许多上司可不知道他们谁是谁,而这些卷宗档案一目了然。
为了有份好的升迁履历,拼了
纪炀则是,为了官学官道运河,拼了
虽说已经熟知扶江县各项事务,但根据知州查问他的问题,再补充补充。
到时候不是知州亲问,而是手下四五个官员来问,务必要做到最好
纪炀白日学习,清晨则起来锻炼,凌县尉跟平安,最后还有捕快等人也跟着晨跑。
也行,回头汴京的人来找麻烦,他们至少能跑得过
一时间,扶江县好武之风再次盛行。
求学之心也蹭蹭蹭往上涨,有这样的知县大人做表率,治下百姓必然跟着学。
这股风气传到潞州府衙众人耳朵里,心下已经对这位伯爵府嫡子更有改观。
算起来,潞州扶江县丰收一事,已经经由公文传到汴京,不知道那边什么反应。
此时的汴京朝堂。
皇帝微微闭眼,根本不看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冷笑道“梁王的意思是,要增加税赋”
“陛下抚恤万民,已经减税五年有余,百姓们已经得以修生养息。”梁王眼里闪过不屑,“可皇宫内外用度却愈发艰难。”
“皇家代表承平国的脸面,陛下跟娘娘勤俭固然好,可我们巍巍大国,难免让人耻笑。”
“耻笑”皇帝忍着咳嗽,怒道,“是皇家少你吃了,还是少你穿了”
“承平国无战事才多少年,平定之后各处匪贼才歇多久当初各地战事剿匪,不是征兵便是加派,如今安生五六年,便有其他心思。”
“好,好得很。”
此时站在勤政殿内,基本都是皇亲国戚。
有梁王起头,也有人抱怨道“陛下,皇兄,当年咱们父皇在时,就算是郡主出嫁,也是五彩凤车,更有国库万亩良田当陪嫁。”
“其他珍玩更是数不胜数。”
“可如今呢如今天下天平,五谷丰登,怎么皇兄这样抠门,连我的女儿出嫁,万亩良田削减到千亩。”
“您也太小气了。”
“不过是稍稍加些税赋,并非什么大事,前些年打仗税赋更重些,也没人说什么啊。”
“就算您不吃用,但总要顾及皇家脸面,咱们可是万民表率,可不能给承平国丢人。”
“就是,您不是也想重修御花园,只是迟迟没有银钱动工这不是个好机会”
“回到琨王幼子侵占土地的事,他不过是年少无知,不行赔些银钱就罢了,至于不依不饶吗”
“就是,林大学士也不知道约束弟子们,竟然让他的党羽群而攻之。把琨王幼子骂得狗血喷头。”
“要罚他也行,只是这税赋一事,特别是山泽税跟关税,那可关乎咱们皇室用度。”
眼看这些人步步紧逼。
皇帝鬓间白发恍惚入眼,等众人再反应过来,这位帝王已经缓缓起身,目光凝视下面这群“皇亲国戚”。
里面有他的胞妹,有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更有说不定哪来的侄儿。
好得很。
琨王幼子侵占万亩良田,让近万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被林大学士一派揭发,他们不仅不认错,反而拿这件事,要求给皇亲国戚们拨用度。
帝王威压之下,众人缓缓闭口,他们不明白,明明是帝王,明明是天下最尊贵的身份,有必要节俭吗
这天下之大,还不是他们家的
用些自家东西,有什么了。
如今琨王幼子事发,更说要严惩。
这般行为,真让人心寒。
还有那林家,林大学士,看他在朝堂上佁然不动,实则这事就是他在暗中挑得头。
等这事平了,必然要寻他麻烦。
皇帝瞧着下面众人满身绫罗衣衫,眼神微眯,忽然想到什么。
“说起来这山泽税,倒是有趣。”皇帝缓缓道,“去年今年,其中一项山泽税略有增加。”
皇帝看着方才叫嚷最厉害的胞妹静公主,开口道“你这件好绣品,你猜用什么税赋换来的”
啊
什么换来的
众人不解。
皇帝继续道“你们张口闭口,天下之大尽归皇室所有,却不知晓身上一丝一毫都是百姓辛苦铸成。”
“那你这件好绣品来说吧,一尺价值约莫百两银子。”
“朕记得,去年有项山泽税瞧着怪异,便多瞧几眼。如今想来,那项山泽税,倒正好跟你这好绣品价值相等。”
绕来绕去,不就是说,那个山泽税正好换这块好绣品吗
什么税山泽税不就是山上动物植物,山川流水,怎么了
皇帝见皇后要前来说和,朝她稍稍摇头,嘲讽道“那十几万斤鸟粪,正好换你这好绣品。”
“以后这绣品不如更名吧,不知穿了十几万斤鸟粪在身上,皇妹有什么感想。”
十几万斤鸟粪
静公主一时间仿佛勤政殿有了味道一般,身上这件衣服也恨不得脱下来。
她做了几十年公主,金尊玉贵,怎么会跟那样的东西扯上关系
谁料皇帝老神在在,扶着皇后就要回宫休息,临走前还随口道“反正朕是不嫌弃,你们看着办吧。”
走出勤政殿,皇后温和笑道“何必吓唬她。”
皇帝摇头“以后但凡她穿什么好绣品,都会想到这东西是鸟粪换来,朕看她膈应不膈应。”
说到底就是气急了恶心人。
皇后想想静公主的性子,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看到静公主身上有绣品了。
别说她了,她家驸马,她家婢女小厮,全都不会穿绣品。
毕竟一看到绣品,便会记起陛下这句话,什么鸟粪换绣品,别说膈应了,甚至会觉得没脸见人。
若这话若能遏止汴京奢靡之风,也是好事。
皇帝看着后面微微摇头,摸摸两鬓的白发,叹气道“朕老了,林大学士也老了。”
“以后,谁来管这些。”
皇后沉默,低声道“是臣妾没能给陛下生下孩儿,等得则儿的时候,已经晚了。”
想到他们的孩子天则,皇帝脸上浮现往日坚毅。
“无妨,朕与你多撑几年,至少让我们的则儿早日成器,也好让这些人收心。”
回到寝殿,五岁的皇子天则还在温书。
小皇子见父皇母后携手回来,连忙上前请安,十分亲热道“母后,只有您能把父皇劝回来歇息。”
皇帝摸摸幼子头发,又看着自己手掌皱纹。
皇帝年老,皇子年幼。
怪不得这群人敢生是非。
好在他的孩子聪明机智,再给他撑几年,总会给他一个平稳盛世,好让幼子登基后有喘息空间。
皇后知道陛下心意,笑着道“慢慢来,慢慢来吧。”
小皇子隐隐知道父皇母后担忧什么,赶紧抱住母后道“母后,您干嘛只对父皇说话,不理儿臣了吗”
幼子可爱,帝后忍不住笑着哄他。
寝殿和谐可亲。
只留勤政殿一片狼藉。
“鸟粪什么鸟粪”
“哪里还卖鸟粪他们穷疯了吗”
“以后满汴京都知道,我穿着鸟粪做得衣服这算什么啊”
“下令,以后公主府,再也不准有刺绣出现,听到没谁要敢穿刺绣衣裳,我砍了他脑袋”
“鸟粪鸟粪”
远在千里之外的扶江县,纪炀猛地惊醒。
完了,说好的在备考,怎么睡着了
而且好像还做了个噩梦
眼看夜已经深了,要不然今天到此为止不复习了
明日再说,明日再复习也一样。
等纪炀进入梦乡,完全不知道汴京那边因为他的鸟粪已经闹翻天,让金尊玉贵的长公主成了街头巷尾的笑话。
可惜了,等化肥的事出来之后,她这个笑话还会流传很久。
纪炀就算知道了,估计只会给陛下竖个大拇指。
不愧是您,太会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