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托媒 (第2/2页)
说着,自己捏了一条九层糕笑道:“我可是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老太太做的这美食了!”
刚刚看到呈半透明的,有点儿晶莹透亮的九层糕,邱晨猜测着是糯米做的,可捏在手里,竟是一点儿不黏,触手很软,很有弹性……这让她很是意外。
将一条九层糕送进嘴里,咬了一小块,慢慢品尝。
“唔,很软,很弹,甜甜的清香的很……真是好吃的很!”邱晨将一条九层糕咽下去,禁不住感叹着,“潘老太太这九层糕真是好吃,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糕点!”
潘老太太笑着摇摇头道:“不值什么,要是林娘子喜欢,老婆子就把做法跟你细说说……”
经潘老太太几句话一介绍,邱晨才知道,这九层糕是山里挖的葛根粉做的,颜色是各种蜜饯、干花磨成细粉添加的,葛根粉本身没有味道,这一层糕沾了一种蜜饯、干花的味道,蒸成糕饼之后,就带了几种果香花香,自然美味清香满口!
别说,潘老太太这份心思还真是精巧的很!
“不瞒林娘子说,老婆子娘家是开点心铺子的,为闺女的时候,跟着家里学了些制作点心的手艺,我也爱琢磨这个,就折腾出一些不知所谓的花样来……后来嫁了人,相夫教子的,这些就都丢开了……”潘母感叹着说着,邱晨一边应和着,一边却在心里暗暗诧异,就她跟潘母的关系,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好像还不够这么说家底儿的吧?
正疑惑着,潘母已经说完自己的出身,话题一转,笑着问道:“听说林五娘子也在府城开了点心铺子?”
邱晨脑中似有什么一闪而过,却因为速度太快没能抓住。
点点头,邱晨笑道:“是啊,开了也有半年了,只是中间摊了疫病的事儿关门歇了些时候!”
潘母似是很满意邱晨的回答,笑着道:“之前也不知道,要是早知道,林五娘子回家那些日子,也能聊聊做点心的事儿……”
邱晨觉得有些没法回应,只好笑着附和道:“五妹妹过些日子也就回来了,过年总要歇着的!”
“那倒是,哈哈,那倒是!”潘母笑着应和着,略略一顿,开口道,“林娘子不是外人,老婆子也就不跟林娘子见外了,有啥话就直说了!”
邱晨惊讶着,不知道潘母这句‘不是外人’从何说起,说起来,她们两个才几天不跟仇人似的,啥时候就成了‘内人’了,她是一点儿自觉都没有啊!
不管她惊讶与否,潘母却真是直接说起来了:“林娘子也知道,家里之前日子艰难,老头子又去的急,耽误了佳卿的考试不说,这婚事上也给耽搁下来,眼看着再过了年佳卿都二十一了,若是等到除了服再说亲,就真是耽搁了……唉,老婆子急得不行,又没个合适的,佳卿看着好说话,其实性子倔得很,他自己不看好的,我也不敢多铺排……好在,前几日突然跟我提了一回林五娘子,虽说只是提了一句,可能让他记住又在我面前提起的,必定是上了心的,老婆子思来想去的,就想着还是托林娘子给探个话,若是林家有意,待明年我家除了服,就即刻遣媒人上门提亲。若是没意……那也是他们两人没有缘分,也不会把话传开了,免得大家往来尴尬。”
邱晨恍然明白过了,刚刚听潘母提及林娴娘她就若有所想,却没能确定,想不到,还真是看中了林娴娘想娶回去做儿媳妇。
至于潘母找她来说这件事是真的不把她当外人,还是另有隐意,邱晨也懒得去多想了。
略略思忖了一回,邱晨琢磨着,林娴娘若是真的嫁给潘佳卿,也算是郎才女貌。家世上,潘家是低了些,但林家是获罪之家,刚刚遇赦,这样的人家,但凡有点儿政治背景的都多多少少有些避讳,倒是潘佳卿刚刚好。潘佳卿才高志远,若无意外,科考出身是一定能够有所成就的。但怎么说一路考下来,就是一路顺遂也得三几年功夫,有了这几年,林家的事就会更加淡化,对潘佳卿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琢磨了一回,邱晨斟酌着道:“我倒是觉得是一桩美事……好,既然老太太信得过我托付了,我就去问问林老太太的意思……或者,还要去问问五妹妹的意思,所以,老太太也请耐心等上几日,好歹的,我得了信儿就给老太太回个话去!”
“哎呀,那可就让林娘子受累了……”潘母一脸欢喜,一谢再谢地告辞。邱晨送到二门外,将盛了小酥饼和蛋糕的食盒交还给潘母,潘母又客气了一番,这才告辞去了。
邱晨转回来,一路琢磨着,径直进了西里屋。
赵氏已经过来伺候着了,见邱晨进来,连忙迎着,又要去倒茶,被邱晨拦住,拉着一起在炕沿上坐了。
“嫂子别忙了,你坐下,我有事,你跟咱娘给我出出主意。”邱晨拉着赵氏相挨着坐下,把刚刚潘母来的意思说了。
刘氏沉吟着道:“潘先生和林家闺女我都见过,看长相倒是般配的很,年龄也相仿……就是怕,林家嫌弃潘家家底太薄。”
赵氏点点头附和道:“是啊,虽说潘先生学问好,但毕竟还没个功名,家里有连个立脚地都没有……”
说到这里,赵氏抬眼看了看刘氏,终是小心道:“听说,潘家老太太挺厉害……”
看着赵氏这么小心翼翼地,邱晨拍了拍她的手,笑道:“我也是这么觉得……只是,潘先生的学问是真好,只要不是运气太差,考个功名不过三五年的事儿,……林家五妹妹要是跟了潘先生,也不过吃上两三年辛苦,等潘先生一朝为官也就扬眉吐气了。”
“妹妹这话在理,共患难才能共富贵!”赵氏笑着道。
刘氏也点点头:“既然她过来托付你一番,你也不用为难,你不过是传个话,事儿还是要林家老太太和林五娘子自己拿主意去。拿了注意,潘家再提亲也要另找媒人,你这是好事,不会有什么不好处。”
邱晨吁了口气,放松道:“这样我就放心了,就怕好心做了坏事。”
说着话,孩子们和杨家父子也都回来了,一家人热热闹闹分两桌吃了饭,孩子们照旧去二进读书写字,邱晨也没又多停,稍稍梳洗一下,就去了西院。
说明了来意,林老太太倒是很欢喜,道:“这事儿是你替娴娘操心处。照我的意思,潘先生是个好的,人品学问都不错……只是,这事儿总得问一声娴娘的意思。我这就写封信,劳烦你帮我给娴娘送去,问问她的意思,再给潘家回话吧!”
这种情况邱晨早就猜测到了,是以也不意外,亲自磨墨伺候着林老太太写了一封信,邱晨拿了,这才告辞转了回来。
回到房里,邱晨才重新执笔,把给云济琛的信也写完了,同样装好封上火漆,叫了赵九过来把信交给他,让他第二日一早,亲自骑马送去安阳城。
赵九应着接了信,正要告退,又听邱晨道:“你去安阳城回来,给我捎上一百斤白石英回来。哦,药铺子里就应该有卖,你提前跟回春堂的陈掌柜打声招呼,让他备一下货,日常药铺子里可能没有那么多。”
赵九复述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这才退了下去。
写信让云济琛想办法从海外淘换烧制玻璃的方子,她自己也不妨尝试着烧烧看,烧不出高档玻璃,烧出块玻璃来嵌窗户也行啊。实在连块窗户玻璃也烧不出来,那烧出个琉璃花瓶、琉璃玩意儿来也行啊!
嗯,她要求不高!
云济琛和廖文清共饮之后第二日,云济琛就南下去巡查商路,查看各处的香皂市场去了。
廖文清一大早同云济琛一起到了码头,前后脚登了船,只不过云济琛南下,他则是登船北上,迎接父母和两位嫂嫂去了。
还真让云济琛猜到了,廖家丞携着家眷离京一路南下,往安阳城而来,依着原本的行程安排,重阳节前后就能到达安阳城。只不过,二儿媳带着的小孙子毕竟太小,尚未满周岁,这一路上行来受了风寒,刚刚过了正定城竟起热来。
好在廖家本就是杏林世家,行李中带了各色的药丸子,当时廖家丞亲自诊脉看过,确定是受了风,又受了一点点惊吓,连忙让人化了小儿万金丹给小孙儿服了,一个时辰后,热稍稍退了些。可没等一家人透出一口气来,小孩子的热又烧了起来,这一回,廖家丞也不敢自专了,匆匆命令船家就近的临清镇靠岸泊船,然后派人上岸寻找郎中不说,更飞马赶回最近的正定城带正定城回春堂的儿科大夫过来。
这事儿生在九月初八,九月初九,廖文清和云济琛喝完酒回到廖府就有人上来传讯,奈何廖文清喝的酩酊大醉,根本叫不醒,第二日天未亮被唤醒之后,就带了回春堂最好的儿科郎中和二哥廖文熙一起,匆匆出城北上,倒是正好赶上跟云济琛一起登船。
兄弟俩一路急赶,在第三天傍晚才赶到临清镇。
一路上,几个时辰,就有廖家仆从赶过来报信,只说廖家三小少爷已经退了热,没了大碍,廖文清和二哥廖文熙也稍稍放了心。
只是,等他们赶到临清镇的时候,才得知,廖文熙的儿子竟不是普通的吹风,竟是生了水痘。
水痘虽说不是天花,但也会引高热神昏,高烧过度还会引起抽搐、昏厥、休克等……在这个时代也是一种比较惊险的小儿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