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国事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王朝!
“现在摊子铺大了,等到扩军之后,单单是兵马,就得有二三十万,各地的官员胥吏也一样数不胜数,无论是朕,还是你们,都不能再和以前不一样了,把家事和国事混在一起了。朕的私库得和大明的国库分开,郑家的海贸也得和大明的海贸分开,否则之后许多事情,便不好公事公办了。朱慈烺面色严肃,一字一句道,话中的意思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
郑成功听到这里,便知道朱慈烺这是要开始对遍布朝中军中的各个大家氏族进行限制了,这也就意味着郑家以前那种轻易就能靠着官身捞好处的日子算是彻底结束了。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那么快。同时,郑成功心中也十分庆幸,他之前被朱慈烺警告之后,就收敛了起来,对方如今又对他委以重任,看起来应该是既往不咎了。
但朱慈烺之所以要推进这次改革,可不仅仅是郑成功所想的,为了从地方实力派手中收回权力,借改革的由头,重新完成中央的集权,而是打算借着改革,由此将大明推向近代化。
只有如此,大明才不是朱家独有的,朱慈烺才能在政权中腾出足够的位置,捆绑住更多的部下和地方势力,换取更多力量的支持。否则,那点朱家子孙叔伯吃剩下的残羹剩饭,可不够其他人分的。
郑成功跟着朱慈烺刚开始的时候,脚步还十分轻盈,虽然内心有些忐忑,但他对这份自己花了大半年时间制定出来的改革方案,还是很有信心的,心中甚至颇为自得。
但两个时辰过后,等他再从皇宫走出来的时候,却是垂头丧气,愁容满面,好像整个人都已经筋疲力竭了一般。
朱慈烺审阅改革方案的时候,在许多地方都提出了修改意见,虽然整体的框架和规划不变,但这些细枝末节上的东西,足够他再忙活好几日的了。若是后面还需要继续改,恐怕就不是十几日能解决的了。
但这里面的每一个细节又都至关重要,关乎到了之后“工商司”,“山海钱庄”,“市舶司”三大机构的筹建准备。要知道,郑成功便是这些部门的主管官员,他就算是为了自己考虑,也必须加班加点完成改革方案的修改,而且还得尽量做到没有缺漏,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了。
而并不知道在他面前强装从容的郑成功实际上已经被掏空,朱慈烺在又解决了心中的一大牵挂之后,心中当然大快。自从登基以来,便一直连轴转的工作也暂时放了下来,他让侍奉的太监送走了郑成功之后,没有继续处理其他公务,直接回了后宫休息。
此时,整个大明的文武大小官员们,也同样都在高强度的工作,这个再次复兴的政治军事集团刚刚完成灭清和剿灭乱贼的战争,谁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个时候,大明和西北,蒙古等地的敌人正在河西走廊,长城北面的野地中相互试探了数月,发生了数次小规模交锋。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而随着局势的缓和,除了依旧不时爆发的哨骑战之外,西北,长城以北各地的交战实际上都已经停止,大明和各方都十分默契的开始了休整大军,积蓄力量。
镇守西北的李过所领的主力虽然已经撤回了西安休整,但依旧在宁夏,兰州等地驻扎重兵;秦凯的主力撤回了北京,除了在宣大,永平留下了数千兵马之外,正在准备出关追击满清残余,彻底控制东北。
对于新明而言,西北的蒙古,辽东的满清残余依旧是心腹大患,北地的两支主力大军集中在了陕甘和北京,同时压制西面的河西和东面的辽东。
这一日,巡视完南京附近各州县和驻守在地方的各部军队,亲切问候了各军各营的将士们,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威信之后,朱慈烺随即召集各军各营将领进行作战总结,这一次不仅仅是各军将领和营将们,便是副将守备一级的军官,都被要求在半个月内提交一份“作战总结”。
只不过,这个时候“作战总结”对于明军的将领们而言,难度还颇大,他们绝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被分派到这样文绉绉的任务,不少人甚至连字都不识几个,就是徐志彪这个军中猛将,也是因为当的官太大了,才不得不去认了几百个字,让他们写总结,就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但这又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明军要比这个时代的其他更强,不仅仅是要强在士兵上,更要强在军官的主观能动性上。军令如山没错,但战场之上意外不断,各级军官的积极进取也同样相当重要。如果这些军官不能够充分理解上级的作战意图,便难以随机应变,那在战场上发生全军大溃败的几率也会相当高。
当然了,朱慈烺不会不切实际到要求自己麾下的兵马全都能在战场上三五人一组执行作战任务。在这个时代,不要说三五人了,甚至是一队旗总的士兵,也难以单独执行作战任务。
只能说,并不是每一支军队都能如同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一样,可以在战场上如此自如。甚至也不是每一个老兵都有如此本事,除非是强军中十里挑一的精悍了。
朱慈烺也并不会,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大幅投入扩充一支这样的军队,这并不能取得效益上的最大化,也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战场形势。
回到眼前,军事会议上,对于那些只是叫苦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颇为积极的部将,朱慈烺大多以鼓励的态度,让他们多和手下的军官士兵交谈。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而那些一开口就是除了简单的旗号和军令,就不认识几个字,各种找理由推脱的,朱慈烺也没有客气,罚了这些军官一个月的饷银之后,随即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否则直接降职。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更不可能面面俱到,朱慈烺只有充分发挥军官和士兵的主动性,那他的军队才是不可战胜。小到各类武器的改进,大到军事战略的群策群力,都将会受益于此,而这些同样也是将来大明大军能够胜过同时代的其他军队更多的关键。
朱慈烺随之而来的军制改革不仅仅涉及到了军队的基层编制,还有高层的参谋部,他也打算借此机会搭好架子,而这次的作战总结,其中的一个目的,便是要寻找进入参谋部的苗子。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军队的扫盲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那是军队能够迅速更进一步的基础,朱慈烺需要将识字纳入军队晋升的考核之中,迫使军官和士兵都得抓紧学习认字。
军事会议结束之后,“忠臣祠”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阵亡将士们牌位的入祠时间定在了第二日。届时,朱慈烺将会领着麾下的大臣大将们,亲自主持这一仪式.
.
第二日一早,驻扎在南京城内外各个大营的明军,除了各军的主要将领之外,每一营伍都按要求派了士兵代表前来参加“英烈入祠仪式”,张季等人也在其中,此时正站在武卫营士兵代表所在队列的第一排。
而他面前的站台上,面色威严的张煌言笔直站立,正在大声宣读祭文——对甲申之变以来,在淮河大战,徐州保卫战,中原战役等诸多战斗中,为抗清而牺牲的英雄典范都在其中得到了表彰。
张季就站在张煌言面前不远,占着地利,听得很清楚,那些被特别表扬的典范里面,就有几个是他也听说过的老兵,这让他心中颇为感触,甚至是有些感同身受。
等到张煌言宣读完祭文之后,军中一个军官随即大喊一声,队列一侧的数百名火枪手得令,当即朝天鸣枪,对这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以示告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