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清河之战(二) (第2/2页)
李邦华听了,心想好家伙,都已经知道这是圣驾和老夫的身份了,老夫让你开门,你却说我不容易,看来是遇到对手了啊!
“护驾南下,是身为臣子的荣幸,说不得不容易。但是身为臣子,不让圣驾进城,却是死罪!”对付打太极的人,就得单刀直入。
“啊,你说啥,这城下怎的如此吵闹,本官实在是听不清楚啊!”清河知县直接开始耍赖,这个时候圣旨已经吊了上来,他打开一看,居然没看出任何破绽,心中不由得起疑。
这个时候,知县对于城下老者的身份已经有了怀疑,对方似乎真的是李邦华,而李邦华是不可能投贼的。可问题是,卢公公也不可能投贼,更不可能骗他一个芝麻小官啊!
作为一个小小的知县,他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更多的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所以根本无法判断目前的局势。
卢九德不可能投贼,路振飞也不可能投贼,那他们追杀的,肯定是贼了。可问题是,圣旨真真切切,李邦华似乎也不假,总不可能两边都是真的吧?
清河知县脑中一片混乱,最后余光看到了乡勇手中的棍子。然后,他居然一把夺过了棍子,往自己的脑袋上敲了一棍。
好了,世界清静!
一旁的主簿看到,哪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当即大喊道:“知县受伤晕了,所有人严防死守,绝对不可轻易出击,谁若是浪费一颗石子,就地正法。”
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然后,主簿命人把受伤的知县抬了下去,又安排了一个结巴去和那个能说会道,自称李御史的老头对垒。
看你还能说不,急死你!
嗯,小小的县城了,个个都是人才啊!
朱慈烺暂时没有理会这些人,他必须要在卢九德和马化豹率军抵达之前,在清河县城外布好军阵。
这个时候,挖掘壕沟,修筑胸墙,时间已经不够了,还会过度消耗战兵的体力。朱慈烺只能以盾牌作为代替,阻挡卢九德,马化豹,王会三方人马的箭矢进攻,然后以火枪,弓弩作为第一重火力,披甲战兵作为第二重战力,骑兵作为侧翼掩护,包抄,以及追击力量。
根据三千营的侦察到的情报,卢九德和马化豹麾下大约有七八百骑兵,加上王会这里的近百,他们的骑兵总数超过了八百,而朱慈烺这边真正能在马上作战的,除了火枪兵之外,只有三四百骑,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不过,虽然朱慈烺的部队在骑兵,战兵数量上据不占优势,但在火器上,优势却是碾压的。便是大明北方边军都使用质量堪忧的火绳枪,这些南方,内地的明军,更是还在使用火铳,射程,射速和威力都远逊于鲁密铳。
而且,他们为了行军速度,并没有携带火炮,至少追击而来的三千余军队中,三千营都没有发现,王会的标兵营更没有。
朱慈烺下令大军在清河县城东,贴着护城河摆下以了一个十分常规的厚实军阵。
任宣和其余各部的火枪兵居于外侧第一第二排,他们的面前打下了木桩,固定了两层盾牌。李大喜麾下的近四百名战兵部署在了火枪兵的后面,锦衣卫居后督战,而三千营则部署在了大军北翼,常青山亲自统领,李大喜所部和徐志彪所部的骑兵,居于南翼,由徐志彪统领,均负责掩护侧翼,进攻追击敌军。
这样的军阵对于防守而言,并不算得合格,若是对上正在南下的满洲八旗兵或者处于巅峰时期的顺军四五千兵马,结果绝对不会乐观。
但朱慈烺面对的南直隶的明军,虽然这些军队在南方明军中已经算得上精锐了,可是以朱慈烺的了解,他们在野战中,终究和真正的北方边军精锐是有巨大差别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既喜又忧,他这次危机应该是能够度过的,但是等到清军南下的时候,或者顺军破天荒打赢了,他拿什么抵抗呢?那两万纤夫够了吗?
北面滚滚而来的烟尘打断了朱慈烺的思绪,常青山已经率哨骑和他们交战了三次,双方互有伤亡,卢九德和马化豹那边虽然占着兵力优势,但损伤往往是三千营的两倍以上。
卢九德和马化豹都没想到这些骑兵会敢和他们交战,而且进攻性如此强烈,不断增加的伤亡使得他们不得不改变了对这支护驾军队的看法。
从北京到南直隶,千里迢迢,困难重重,看来这支兵马并非运气好,而是凭着真本事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