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暗流涌动,盐法初成 (第2/2页)
往日煮盐之辛苦,积薪之苦,三日不断火也只能产盐一石二斗,且所耗之力远超晒法两倍不止,如此差距,惊得刘苌等十余人面面相觑,其中有迷信者已然跪倒在地,信誓旦旦地说顾府君乃是谪仙人,是天赐给大唐来治理盐法的。
刘苌当然不至于信这些,但他想到净莲社初创时顾府君捐纳的社产,心中已然有了明悟,便纠正那人说道:
“某曾听普惠法师私下说,顾府君乃是弥勒化生,明王降世,是来救民于水火的。
陈秃子,听说你先前曾向社内借了一笔钱救你那婆姨,社中可有克扣阻拦?还债时可有擅自多收利息?”
那迷信的秃头汉子这下更是哭出声来,连声赞叹顾府君的仁义恩德,当牛做马无以为报。
与刘苌一同逃来江东避祸的十数人见此情形,思及近日里顾府君带来的种种变化,再看了看手中满满当当的盐袋子,彼此都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全力配合顾府君的盐政改制,使顾府君立功后能转任县令,长久治理此地。
刘苌见自己的话起了效果,也暗自得意,心想:徐逸那老匹夫这下应当满意了吧?
......
徐浦场净莲社内,众亭户正围绕着顾柯,观看顾府君传授更先进的制盐法。
顾柯举手细细捻着一旬以来晒盐法所得的大粒海盐,他先前得知晒盐法成功后已然下令禁止在徐浦场生火煮盐,此后制盐均以盐板晒法为准,但要求亭户在闲时继续积薪,用于烧制石灰,竹炭等。
此时他手里正提着一斗大粒杂色海盐,此盐相较于煮法得盐有一定的精进,但直接食用仍然难登大雅之堂,无法与河东解池,青池等优质池盐相比,只能流通于贩夫走卒之家。
然而顾柯今日便是要将这海盐再精制一轮,看看最终成品能否比过池产青盐。
杨箕在他的指挥下将一斗大粒盐全数溶解在一个木桶中,并导入一只大号的木漏斗中,漏斗用木架固定,下方以木桶承接,在漏斗口处则用纱布包住碾碎的竹炭塞住,待盐水漏尽后再向桶内加入石灰,一时间桶内中热气沸腾,烟雾弥漫。
随后杨箕便换了一只空木桶,将原先装满了卤水的木桶再次倾倒进漏斗中,过滤后的盐水已然清亮通透,再经蒸干后,便得到了小颗粒的白盐。
杨箕将盐装入碗里,摆在案上,供亭户们以取来品尝,众人尝过后顿觉此盐竟没有粗制海盐的苦味儿,口感与顾柯特意从青龙港码头买来的青盐相比竟丝毫不差。
“此盐名为白砂盐,此法乃是本官阅读曾祖华阳真逸所遗炼金笔记所得,为展示于人前方才用煮法加快速度,平日生产只需将卤水再次置于盐板内晾晒即可。
此法现仅传授与徐浦场亭户,若私传外出,将被净莲社驱逐出社,阿弥陀佛亦将降罪于其家。”
顾柯吓唬其这群亭户来,随即又吩咐刘苌一干人等充当监盐巡丁,发给横刀,长矛等,在生产之余负责徐浦场的治安,严防生人入内。
而一众亭户更是眼热之余赌咒发誓,此法仅供本场使用,谁若私自外传,便是与本场数百亭户为敌!
......
正当净莲社内众人畅想未来徐浦场发家致富的美好前景时,徐逸一脸严肃地走了进来,附在顾柯耳边迅速说了几句,听得顾柯顿时收了脸上的喜色,反问一句:
“属实?”
徐逸点点头,说:
“人已经带到,人赃俱获,也有千佛寺周边民户愿意出首告发。”
顾柯闭上了眼,随即猛地睁开,已然换上了一副杀气腾腾的面孔:
“将刘苌等人唤过来,要求他们近日勤加操练武艺。顾氏商行护卫同样吩咐,润州发给监院的兵甲,悉数分配下去,某要那匠人改制的甲胄可成了?”
“已然完成,只待府君亲自检验。”
一阵令人难以忍受的沉默后,仿佛被凝重的氛围给冻结的空气终于流动开来:
“那便去见见这淫僧。”
声线还带着些许少年人稚嫩的顾柯,口中缓缓吐出的字句却像是刀斧般凌冽。
他卷起外袍,对刘苌,普惠等人交代过徐浦场制盐及仓储事宜过后,便头也不回地走出净莲社刚刚修好没几天的大院,翻身上马,与徐逸,杨箕等十余人飞也似的向着顾家商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