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故事1的开头 (第2/2页)
正是在波斯的宫廷之中,居鲁士的人生观基本就是在那段时间定型的,传统波斯贵族教育及琐罗亚斯德教中所强调的东西——诚实、公平、正义、反对奢靡等等特征都是在那个时候习得的,并一一保留至今。也许,就像亚里士多德之于亚历山大一样,居鲁士也有一位极其杰出的导师,对他后来成为伟大君王有着重要帮助。
也有可能,居鲁士回忆起来他和外祖父反目成仇的过程,昔日温馨和睦的祖孙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居鲁士野心的增长,也许还有出于对外祖父在自己婴儿时所作所为的愤恨,逐渐濒临破碎。居鲁士在他父亲冈比西斯一世死后顺利成为了波斯国王,统一了波斯各部。
这时阿斯提阿格斯发现,他已经无法想当年那样随意的命令居鲁士,而居鲁士时常会派出他的骑兵刺探自己宫中的消息,面对居鲁士放肆的举动,这位米底国王派出了他的军队前来剿灭居鲁士的势力,他的亲信哈尔帕哥斯被任命为总统帅。
阿斯提阿格斯绝对想不到,他所信任的哈尔帕哥斯正是米底王国的内鬼。提到这里,必须要好好讲一下这个哈尔帕哥斯,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导致他要背叛信任自己的国王。
当年居鲁士重新在自己的面前出现后,阿斯提阿格斯虽然欣喜,但是回想起自己以前十分信任哈尔帕哥斯,交给他杀死居鲁士这个任务后,哈尔帕哥斯却没能好好执行,米底国王决定对这名亲信展开惩罚。晚宴上,国王让人端上了一盘盘鲜有人见识的美食,但是其中包含了一盘味道非常奇怪的肉。
哈尔帕哥斯发现自己的儿子迟迟未出现,焦急万分向国王开口问道:“陛下,我的儿子在哪里?”
国王并没有急着回应,他对着厨子打了个口哨,一个大筐被放到桌上,国王这才微笑着回应:“你的儿子?已经被你吃到肚子里了。”随后打开了哪个筐的盖子,里面露出的正是哈儿帕哥斯儿子蒸熟的头颅。
在场所有的来宾都大惊失色,可是没人敢说国王的不是,包括哈尔帕哥斯。哈尔帕哥斯悲痛欲绝,但是没有当场发泄出来,他把愤恨深深地埋藏在心里,默默的计划着对国王的报复行动。
早在居鲁士还未正式和外祖父翻脸前,哈尔帕哥斯就悄悄的取得与居鲁士的联系,时不时的鼓动居鲁士讨伐他暴虐的外祖父,现在米底国王竟然命令他为大军的统帅,报仇雪恨的机会终于来临。当两军交战时,一副非常奇怪的场面出现了,米底前方的士兵与居鲁士的军队纠缠时,后方的主力却悄悄的向后退去,很快,这一小支孤立无援的军队就被歼灭,-哈尔帕哥斯和居鲁士合兵一处。
恼羞成怒的阿斯提阿格斯率领剩余的军队前来与居鲁士交战,很快战败被俘。尽管时隔多年,祖父懊悔愤怒的神情历历在目,他后悔没有处死居鲁士,怒气冲冲的咒骂着米底的叛徒哈尔帕哥斯。
也许居鲁士想起的是征服米底之后,继续南征北战的经历,那才是居鲁士最怀念,那时的自己意气风发,率领着波斯军队又击败吕底亚、巴比伦这两个大国,无数的小国在强大的波斯军队面前溃败,许多城邦望风而降。
随着居鲁士的不断征服,波斯从一个边缘小国变成一个西至小亚细亚,东抵印度河的强大帝国。波斯在他的带领下如日中天,无人能够抵挡他的大军,可是在有为的君主也敌不过岁月的流逝,如今的居鲁士即将迎来了他的死亡。
不过在他死前,他还想见见掌管巴比伦的未来帝国继承人,万王之王居鲁士的长子——冈比西斯二世。居鲁士用他衰老又细若游丝的力气,发出了一个命令,传召冈比西斯前来觐见自己。
如果要我来评价一下这个故事,我也不知怎么说,一上来就回忆似乎是个不太好的决定,全篇前面竟然只有几句对话,而且竟然还不是居鲁士的,真是奇了。事实上,我觉得故事一和故事二应该互相对比着来看。
在故事二中,居鲁士的死法和上述的不太一样。年老力衰之后,在病痛中死去,自己的帝国蒸蒸日上,自己的子嗣年轻力壮,这样的死法听起来还不赖,但是不够具有传奇色彩,这样的说法也没有那么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