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小一大两伯乐 (第2/2页)
刘源与王惠志在少儿阶段,四岁差距显得有些大,尤其体型上。成年后的王惠志比刘源要小一号,小学时瘦弱的王惠志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刘源相比更是相差悬殊,两人站一起简直像两代人。所以那个年龄段在刘源心里建立起对王惠志的佩服是发自内心的是根深蒂固的且是长久不衰的。
有一次初二年级足球比赛,应刘源邀请,王强开车把王惠志送到刘源的学校观摩,站在看台上看了上半场后,中场休息的时候王惠志跟刘源说:“你要跟十八号对调位置,十号也要跟九号对调。他们队的十号最厉害,你们队二十号最差,让二十号什么也别干,缠住他们十号,跟着他跑专门搞破坏,下半场应该有希望扳回来。”刘源从看台下来把王惠志的主意告诉了队长,当然没说这主意来自一个小屁孩。按王惠志的布置,下半场真的逆转了,从此以后刘源成了球队的军师,没多久,凭成绩将队长的袖标戴到了左臂上,为此刘源将爸爸奖励的耐克足球转赠给了王惠志。但是王惠志不可能所有比赛都出现在赛场,所以刘队长的指挥时灵时不灵,好在足球是圆的,队长位子倒没受影响。
王惠志的班不存在这个问题,有一次感冒发烧在家休息的他都被强拉到赛场,王教练喝着热水扶着教学楼二楼的栏杆瞭望比赛,因身体虚弱不宜走动,由队长爬楼来获取教练的指示。几轮搏杀终于拿到了冠军,千年老四(一共六个班)首尝冠军滋味,喜悦之情自是如滔滔江水不可抑止。巨大进步吸引了吴老师,他饶有兴趣旁听了几次王惠志的现场指挥后专门找王强聊天。
“我是c级教练,教点基础东西,对战术顶多算懂点皮毛。王惠志是什么?是最高层次的教练!我这水平只能给他当助手,他研究的是战略战术。说研究可能有点过了,毕竟才九岁,能懂多少东西?他靠直觉!都说小孩子的直觉比大人好,但好到他这个程度,靠直觉可以预测比赛的走向,有几个?再就是悟性和海量阅读,我算是搞足球的,我阅读比赛的能力比你儿子差远了,看比赛也就看个热闹,二十个人位置变来变去,眼花缭乱搞不清楚。你儿子跟我说:‘在对手禁区两个角上,冀卫经常跟边锋挤在一起进攻,这个时候后卫变成了前锋,实力越强的队越明显;在自己禁区两个角上,边锋也经常跟冀卫挤在一起防守,这个时候前锋变成了后卫,球队越弱越明显;只有攻守转换的时候,后卫和前锋的位置才明显分开。’我问他是不是听解说员说的,他说不是,是他自己总结的!我想解说员不会说‘挤在一起’,大概会说‘位置重叠’这样的漂亮话,应该是他自己的想法。你看看这是什么悟性,无师自通啊!就算从娘肚子里就开始看比赛,能看多少?他看一场抵我们十场,以后看多了还得了?!要不是我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你相信这是九岁孩子能做到的?什么叫天才,你儿子就是啊!强哥,你要好好培养,一定要好好培养!培养不出来,我跟你拼命!”
吴老师在深刻表达惜才爱才之心的同时又下了这样的结论:“可惜中国足球不是一个教练能解决问题的,你儿子即使做到世界第一也救不了中国足球,中国需要的不是顶级教练,是千千万万个基层教练,而且不是混饭吃的那种,要合格的才行。”
吴老师和王强关系本来就不错,此次谈话后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王强成了吴老师的帮手,工作之余加入到足球培训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亲眼看到儿子训练的努力,临场指挥的才华,体验到基层足球教练的坚守,这一切改变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