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吕洞宾 (第2/2页)
如此一连十次,吕洞宾对汉钟离的考验都以平淡的心境来对待。汉钟离于是对吕洞宾说:“我已经试了你十次,你都已顺利过了尘俗关,可见你是可以得道的,但是要想成仙,你还得立三千功、八百德才行。”
从此以后,吕洞宾就用从汉钟离那里学来的道法和仙术,以及后来从火龙真人那里学来的剑法,不断四处济世救人,斩妖除孽,为民造福,立下了不少的功德。在民间传说有关他立功德的故事有江淮斩蛟、岳阳弄鹤、洞宾戏狗、吕洞宾戏白牡丹的故事。
话说景教僧景净的父亲乃是伊斯,或作耶质蒲吉。伊斯来自于王舍城,也就是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提到的小王舍城,缚喝国。而伊斯来东土之时正直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755)叛乱。当时反军攻陷了河北诸郡,而郭子仪正为总兵于朔方。当至德元年(756),唐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当年七月二十八日,郭子仪带兵五万从河北到灵武,而伊斯也跟随着当时唐朝皇帝从西域借兵来到了凤翔。至德二年四月,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时,赴凤翔。五月,伊斯参见郭子仪,二人一见如故。闰八月,肃宗派郭子仪攻打长安,并命令伊斯为副使在郭子仪帐下为谋臣。至德二年十二月,郭子仪在伊斯等景教徒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而伊斯得到了肃宗的大大奖赏,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并赐紫袈裟。而伊斯也向肃宗请求于灵武等五郡重修景教寺庙之事。
景净就是这样随父在东土长大,他从小喜欢中国文化,学习了中文,有着很深的中文功底。虽然自己是波斯人,又是跟从聂斯托里派信奉上帝并主耶稣基督,但却对儒释道三教十分地感兴趣。他经常和儒家学者,佛家僧人和道家的道士来往,结识吕洞宾,交流心得并相互探讨学习各家之长。而汉人和印度僧人都被他的好学所吸引,很喜欢和他来往。因此景净广交各界朋友。
自从景净随父居住于长安城,平日除了钻研古书以外,还喜欢到长安市街道和各行各业的人士聊天,一方面是帮助父亲多做些布施,并宣传教导耶稣基督救赎只事,另一方面也是想更多的了解中土文化,好为将来的事业做准备。景净的梦想是要把耶稣基督的对芸芸众生的救恩能够让所有的汉人知道,使他们脱离痛苦不安的生活状况,使国家不再遭受战乱的破坏,使人人能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正主宰。景净也把自己从波斯人那里学到的医术传授给他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道教的道士们。自己平时除了读书以外,时常地到长安永宁门里柏树林街角的一家中医馆里给百姓看病。
就这样,春去秋来,景净的中文水平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了,他被皇上请到了御书院并开始了翻译工作,主要是把早期景教宣教士阿罗本带来的叙利亚文的圣经经文翻译成让东土百姓能够明白的白话语言。加上景净现在已经通晓了儒释道三教的教义,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明白这从以色列犹太人和希腊人那里传过来的耶稣基督的救赎之道,景净的确暗地里下了不少功夫。他处处借用了佛家和道家的现有的用语,把《圣经》中四大使徒均改称为法王了。如把耶稣基督的门徒马太改称为了明泰法王;路加为卢珈法王;马可叫成了摩距辞法王;约翰被唤成了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为大法王;教士叫作僧人。上帝的称呼则取叙利亚文的音译叫作皇父阿罗诃,或按照道教的说法为天尊。
景净就这样把530部梵文贝叶经书中的30部译成了汉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宣元至本经》,《尊经》和《三威赞经》。三威则指的是圣父阿罗诃,圣子弥施诃,也就是耶稣弥赛亚,和圣灵净风。因为该经文曾被后人藏在了敦煌莫高窟的沙鸣山石室中,后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偷偷地骗走到了卢浮宫,现存于巴黎国家图书馆。不但如此,景净还帮助翻译了很多佛家经典,如他帮助了从北天竺迦毕试国来的般若三藏法师翻译了《六波罗密经》,但景净竟然把基督教的思想不知不觉地在翻译的过程中加进了佛教书籍中。
景净在781年帮助了父亲为大秦景教在中国的流行历史撰写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文,读者读到他的文章会不难发觉该文章的模式是模仿了《道德经》的开头,并把《圣经》中的要诀如神的创造,人的原罪,耶稣的救赎等都包含在了短短的碑文中。而该碑文的书写者却是叫吕秀岩之人,该人的笔体清晰有力,可他到底是位什么样的高人能为这石碑书写碑文呢?当然他一定是景净的熟悉之人了,可吕秀岩这个名字在其它处并没有任何提及啊。这个吕秀岩就是吕岩,而吕岩正是当时那个时期的道教名人吕洞宾。而吕洞宾也将景教信息融入到《吕祖全书》中。
吕洞宾着有《圣德篇》、《指玄篇》、《忠孝课》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宋徽宗封他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为“纯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孚佑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