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姑和老姨 (第2/2页)
正说着话,外面有人打门,小六去开门,就风风火火闯进来四个人。丁文东一看,说:“六姥爷!大舅!老姨,你们怎么现在来了?”
见到东子,坐在轮椅上,老姨过来,哭得稀里哗啦,血缘真情面前,什么规矩都顾不上讲究了!丁文东摸摸老姨枯燥的头发,说:“不要哭了!我已经好了!你起来,我给你跳个舞!”
丁文东站不起来,陈伽和小六两边站着,防止他跌倒。
他穿的是很正式的三接头皮鞋,还打着铁鞋掌子,水磨石地面平整防滑,他两手相击,表现出一种节奏感。嘴里还想唱几句:“吉米来吧!吉米来吧!”
试探着想把双脚放在地上,努力试了几下,所有人都在盯着踏板上的双脚,纹丝未动。丁文东急了,双臂按在轮椅扶手上,就直起身子想起来,陈伽、小六和曲铃抢步过来,按住他,一看他头脸上都是汗水,说:“快上楼去躺着吧!”
现在不需要两个人轮流值班了,晚上都能睡个囫囵瞌睡。
陈伽跟着曲铃学做馒头,李妈来说过,这是会持家的女人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丁文东又要吃肉包子,等会儿打了肉馅,还得请教他丁师傅指导调制,不然哪里不对了,他不吃,自己就遭殃了!大家都去吃肉,恐怕自己要吃包子了。
胖墩有着写不完的习题练习册寒假作业,在院子里和小宛头对头写划着。小宛不能持久,跳了一会跳绳,坐在奶奶火炉边等着烤红薯吃。
大姑叫丁云香,婆家姓石,表妹石继盈今年十六岁,也是高中二年级,家里有个哥哥已经结婚,在家种地。还有个弟弟小名石头,在上初二。她家在巍山湖一带的农村,前年才分到地,生活水平很差。
全国农村的所有情况基本一致,大舅家老姨家也是一样,刚刚分地到户,没有财富积累,什么也做不成。
丁文东的妈妈姓王。今天来的姥爷不是嫡亲姥爷,而是姥爷的堂弟六姥爷,丁妈娘家的六叔。姥爷有六兄弟,这是老小,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大舅叫王志福,老姨叫王志秀,一起来的还有个老表,叫王小林,今年也是十七岁,学习成绩不好,初中二之后,辍学不上了!
王大舅和老姨的表现不同,老姨是真情流露,抱着外甥脑袋哭了一阵,掀开衣服看伤疤,又哭了起来。
大舅的表情就冷漠多了,他是被姥爷派来的慰问使者,大过年的还出远门,有点不情不愿。还把老表小林带过来,也是另有目的的,外甥成名成家,当家立志了,报纸上还说他创办了工厂企业,能给儿子找个工作最好。
姥爷姥娘叫他背来一些土特产慰问品,那是不分贵贱,只捡合适的带。带来的半干咸猪肉,风干鸡,风干兔之类就二十多斤,老表拎着的提包里,竟然还有几十个鸡蛋。为了怕路上磕破了,咸鸡蛋咸鸭蛋鲜鸡蛋统统煮熟带着。
老姨的夫家姓刘,住在淮河边上,家里都是水田,千里迢迢的背来两块腊肉,几十斤大米!
老家也下了大雪,他们没有赶上傍晚的火车,候车室等到下半夜才上车,坐到下午四五点才下车,不知道坐哪趟公交,问了警察,又问了许多路人,才找到这里。其实大舅父子暑假时来过一趟,可他俩都是路盲,记不住路牌。
现在还没有西客站,从南站那边摸到这里来,确实费劲儿,他们肯定路上舍不得吃东西。丁文东对曲铃说:“快下点面条吧!把那包子馏一下,先对付一顿吧!”
奶奶屋里也很暖和,把陈伽的行军床搬过来,老姨大姑住在一起。石继盈和曲铃陈伽挤着睡一起,其他人不变,大舅姥爷祖孙三个就在楼下客厅睡沙发。
初九上午,刘利民过来把小宛接走了,小宛不愿走,还哭了一场,丁文东也想留她,刘利民说:“快过十五了,她得回家哄弟弟!”
丁文东只得说:“也好!我的情况不是很好,拜年也没去成!这些东西是给小宛买的衣服零食和文具,里面有些钱,一起带上吧!给弟弟买些衣物,顺便告诉陶阿姨,当初我不懂事儿,惹她生气了!”
奶奶也舍不得小宛走,有个小孩子和她说说话,逗她开心多好。就拿出两块钱压岁钱给小宛,说:“以后星期了放假了还来玩啊!”
刘利民连忙看看小宛的提包,里面有一大捆一万块钱,就说:“这孩子!我哪能要你的钱呢!你还在养伤,留着买补品吧!”
“我还有钱!我还年轻,挣钱的时间很多,你们的工资不多,带着吧!”
“你不记恨陶阿姨了?”
“我一直没有恨过谁,只是有了弟弟,她不喜欢我了吧!我本身就是孤儿,一直在感恩这个社会,我很感激你们对我的照顾,让我重温了家的温馨。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