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第2/2页)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夜的晚上,万家灯火通明,火红的灯笼似一个个调皮的精灵,在街边挤成一团儿,笑着,闹着,推搡着姗姗来迟的春。
热情的亲人们最淳朴的问候总能温暖人心。近夜,狭小的客厅里挤满了人,七大姑八大姨并排站立在门口,她们艳红的新衣在风中鼓动,似阳光下最耀眼的火炬,又似太阳把自己的一角珍藏在了大地上。她们一边热情地挽住来客的手,一边微笑着频频点头,若是照惯例,开口的第一句话定是“哟,来了啊!快请进,快请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外婆的笑颜,短而简的发拢在耳后,澄澈的眼微微眯起,眼角一道道分明的皱纹,似春来的江水平静而朴素。
冬天,总是挟着一身寒冷,可这几句短短的家常,这几个不经意的微笑却似一炉温暖的火苗,燃在人的心间。
外婆的厨艺与饭菜总会成为我最期待的环节。外婆抄起桌板上的围裙,向腰间一系,左手点火,右手持铲,再趁空闲时挑几勺盐,点点雪白的盐晶争相涌入汤汁的怀抱,这时再将去了鳞片的鱼投下,“滋滋”的油溅声此起彼伏,细小的油在汤汁间盛开,散出一股子淡淡的鱼香。用铲将其捞出,摆在素净的盘碟上,只见那鱼身沾上几抹淡绿的葱花,金黄色的肉汁浸入素白的鱼肉,鱼皮下胶状的膜在明亮的灯光下隐隐闪光。外婆喜欢用手揉揉我的脑袋,并用那柔和的声音对我说:“这菜名叫“年年有鱼”,你一定要多吃,这代表了你在新的一年里会年年有余,有钱到花不完噢。”
孩子们最爱的习俗莫过于领红包和放烟花了。
长辈们趁着酒兴正浓,将早已准备好的一个个红包送出,嘴上还不忘一遍又一遍地念道:“娃啊,新年里要好好学习,要注意身体健康,这红包可要藏好,莫让那老大不小的爸妈给抢了去了……”说罢,空气中顿时绽开一阵和谐直爽的笑声,我只是呆呆的怀抱着这大红的、金镶的红包,感受这真挚的祝福在怀中跳动。
烟花也是我所热爱的。近十二点的光景,漆黑的夜幕上划过了一束金黄,待冲至高处,却忽得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无声地镶在了夜色里,又过了一两秒,它在空中绽开放开来,似在秋日盛放的意气风发的菊。随后,一束又一束淡绿的、桃红的、天蓝的烟花于夜幕上接踵而至,那缤纷的天空,似人们扬起的笑脸,牵起了春的手。
除夕夜,聆听着春节脚步的逼近,人们彼此守候,等待节日携着幸福敲门。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中国人举国欢庆的节日——春节。
今年的除夕与往年不同,由于疫情,我们没有回山东老家,第一次一家三口留在杭州过年。没有了往年的热闹气氛,心里一时感觉空落落的,幸好妈妈安慰我说:“即便在我们自己的小家过年,也要按照老家的传统,该做的事情一样都不能少,扫尘、贴春联、贴福字、准备年夜饭,晚上还可以放小烟花。”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兴奋地说:“那还等什么,赶紧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吧!”
第一个环节肯定是扫尘了,我用手机打开地宝,让它负责扫地拖地,妈妈擦桌子、柜子,我和爸爸擦玻璃,我们个个干劲十足,不一会儿就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了。
接下来这个环节就该我大展身手了。今年在学校学习了写毛笔字,我自告奋勇向爸爸申请要负责写春联。爸爸笑着答应:“那好吧,今年咱家春联归你写了,一定要写好一点儿啊,这可是要贴在门外的!”“放心吧,没问题!”我拍着胸脯保证。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信心百倍,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是第一次写春联啊,写不好可要丢脸了!一想到这儿,我的手有点颤抖,有个字的笔画写歪了,记得老师说过写毛笔字一定要心无旁骛,我在心里默念:“静下心来,重新写吧。”我又拿了一张红纸,这次手不抖了,可是有个繁体字笔画写得太粗了,一定是墨汁蘸多了,老师教过我们复杂的字就要少蘸点墨,笔画写得细一点。“好吧,又浪费了一张纸,幸好妈妈之前买的纸够多。”我在心里自嘲。练了一张又一张,最后终于写了一张能拿出手的,我赶紧叫爸爸妈妈过来看,他们看了也都连连称赞,这下我终于放心了。墨汁晾干后,我和爸爸便小心翼翼地将春联贴在了门框两边,看着自己写的春联,真是满满的成就感!
春联贴好了,爸妈准备的年夜饭也上桌了,我跑过来一看,赞叹道:“好丰盛啊,看得我垂涎欲滴!”我们一家三口举起酒杯说着祝福语,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吃好年夜饭,就到了我最期待的环节——放烟花了。我和小区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到楼下放小烟花、玩摔炮。小摔炮是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玩的,我还发明了新的玩法,一次摔十个,“啪啪啪”跟大爆炸似的。爸爸给每个人点燃一支小烟花,我们拿着小烟花画圆圈,画爱心,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相互交错,流光溢彩,我们跑着、跳着、笑着,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大年初一一早,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打破了我的美梦,妈妈让我赶紧起床给家里长辈们视频拜年。我对着手机恭恭敬敬地做着拜年的手势,说着祝福语,还收到了长辈们发来的压岁钱。好在现在科技发达,即使跟家乡远隔千里,照样可以通过云拜年的方式表达我们浓浓的思念和祝福。
今年的春节似乎少了亲人团聚的热闹氛围,但我们一家三口也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个简单温馨而又不失年味的春节,就让这不一样的春节作为一份特别的记忆珍藏在我们心里吧!
………………………………………………
春节众所周知是一个喜庆的节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比如,《BJ的春节》里写的,买杂拌儿,泡腊八蒜等。而这一座小城里也有小城里的习俗。
春节刚起头,家家户户都去买了年货,炒货糟货,大包小包,准备回家过年。小孩和父母都买好了新衣裳穿回老家去,大街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把小孩子的脸也映得格外的红。
过年首先不能忘的是贴对联。红红的纸张,用毛笔刷刷的写几个大字,就有了新年的祝福,单是门口也看着喜庆。还有就是贴福,有些人家贴的是倒的,有些人家贴的是正的,可不管你是倒的,还是正的,都预示着新年快乐。可不光是对联、福,门口都大红灯笼高高挂,预示着新一年的红红火火。
当然,等外地游子回了家,还有一顿团圆饭在等着。摆上一个大圆桌,先祭完祖先,往圆桌上一瞧,菜品琳琅满目,鸡鸭鱼肉一样不可少,最主要的还有饺子。老人在前一天就把饺子包好,有花边儿的,有正宗的,有肉馅儿的,也有豆馅儿的,一个饺子一个味儿,妙不可言。重头戏还是吃饺子,要是能吃出钱来便是最好的,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一口一个饺子,若能吃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便像中了头彩一般,也预示着这个人在新一年里能红红火火,步步高升。其实呢,还有碎碎平安一说,只不过,家里老人也舍不得摔什么东西,来“碎碎”
了,若真要碎,那就碎上几块饼干。
也许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放鞭炮吧,所以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孩子们都要熬夜。熬夜干什么呢?当然是等着熟悉的鞭炮声。等到12:00的钟声响起,不但要换上新衣,还要放鞭炮。因为等的时间太漫长,一些个孩子往往会出门,道句新年好。但是一些孩子则很专心,耳朵竖的跟天线似的,总是聆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有点动静就立马跳起来。大声喊着:放鞭炮啦,放鞭炮啦!这么一叫大家都醒了,跑到阳台上去看鞭炮。有鞭炮的则拿出来,响应着别人家的鞭炮声,每一家都似乎心有灵犀似的,你刚放完那一家又接上,也是因为此鞭炮才不绝于耳,这边看完那边又升起来,这真让孩子们目不暇接了。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自己放鞭炮。一大桶烟花,放在原地,单手捂着耳朵,打着打火机,靠近鞭炮,轻轻一点,用立马向小鼠儿似的,缩回好远,蹲下身来捂着耳朵,还不忘往天上瞅,看见自己的烟花绽开,免不了心里有些自豪。其实烟花不仅是放给自己看的,还是给别人看的,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两相和谐,所以年都过得很快乐。
虽说现在疫情防控了,不能聚餐,但所有中国人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管以什么方式,都可以团聚,不是吗?
老家的春节是不需要日历的。雪下起来了,黄梅戏唱起来了,懒豆腐做出来了,寺庙的香火升上来了,春节也便到了。
雪是最寻常的,-下三两天,也不足为奇。春节多下雪,山原间的盆地里,河坝旁的森林中,到处都被雪所覆盖。灰溜的麻雀无处寻食,便飞去农家院子里啄食腊肉。春节的雪细碎,施加压力就坍塌了,足迹自然暴露无疑。村民们在此时也只拧拧冻红的鼻子,淡淡的笑着,等麻雀饱了才会用长犁象征性的赶一赶。“都春节了,大气些,飞禽们也不容易,过个好年吧。“他们这样想着。那些飞禽的住处--针叶林里,不时会有车灯的光柱透过。红的,黄的,伴着雪花。归乡的热情在雪的映衬下更浓烈了,更细腻了。近乡情怯,是有一点呢。春节,带来雪与家人的问候。
黄梅戏是必不可少的。村里老人居多,村落的苏醒是早的,是静谧的,是有些烟味的,是蒙着戏声的。老头子,套上染了新色的棉衣,带着以保暖的帽子。烟草的雾气缭绕,八宝酒的酒劲冲鼻。老式收音机里黄梅戏的声音虽卡顿,但
白茫茫的雪景与天上的黑雁是连贯的,流淌而又凝固的记忆是连贯的。吴语的依软使人坠落在奔跑的岁月中,酒热似火,时间幻化成黑暗里跳跃的光团。黄梅唱着,鼻头酸了,黄梅唱着,眼眶红了。浊黄的眼泪是悄然的。悄然无声。渐
渐的,晚辈们醒了。年轻人是新生的,他们没有时间去伤感,风风火火,拜年的人架着丰盛的年货进门来,舞龙舞狮的班子走街串巷,骑电动车买如意馒头的小贩不停的吆喝,雪落满胡子的樵夫扛着木头,商量着午夜的牌局。一切在吆都是闹腾的,-切都是充满欢喜的,黄梅戏的声音也应场而大了起来,几乎是敲出来的。家家放黄梅,越大,心里越高兴,村子里外笼罩着黄梅戏,怕是要传到山外头去。调子不同,节奏不一,但唱的确是同个心里话--过年了,万事好,我高兴!“这种真率的表达,是朴实人们情感的依托。
奶奶通常在此时做懒豆腐。懒豆腐四季都可做成,但在春节吃懒豆腐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惯例。黄豆磨成的豆渣与豆汁在一起煮,是为其物。在吃腻了大鱼大肉的春节酒宴后,能喝上这么一碗热腾腾,软绵绵的懒豆腐,解了不少油腥,这
被奶奶戏称为福分。偶尔会在豆里浇上黄酒,淋上小米辣。白雾里隐着红,便抽象出春节的样子。每每奶奶端上一碗懒豆腐给我时,我都会有意无意中注意她的手。奶奶手上的皱纹像一幅交织的画,色彩随着时间越上越深。不知这一双苍
老的手,再能给我端多少次懒豆腐?我常常在那时想起这个问题,又刻意去回避。平凡的食物里有着不平凡的味道,是奶奶与时间。我珍惜春节,这个欢喜的节日,一不小心却也会触动人们对消逝的悲伤。
雪后多雨。在雨中进寺请香算是春节的最后一步。老家的山寺不大,近年来有些破败了。请香的多为老人,年轻人认为没意思,小孩怕庙里吹胡瞪眼的天王。我曾去过几次,的确不大有趣。请香的步法少,人们做的却极为认真,有些老
人一跪便是一天。香炉的紫烟升起,菩萨眯眼端坐着。微风吹过檐上残破的符条,二月的雨淅淅沥沥的下。这不是所谓信仰,至于佛法僧是何物,无人能解释清楚。他们是基层人物,未来对他们而言,是更为飘忽不定的,他们需要一种使
人信服的事物存放不安与对美好的向往,如果满足了精神所求,万物对此而言皆可一拜。雨还在不停的下着,春节随之渐去。送走家人与亲戚,看见早开的油菜花。燕子去了又归来,飞机划过的云连向天边。抬望眼,雨后的天蓝悠悠的。哭哭笑笑忙忙碌碌恍恍惚惚,无论如何,又是新的一年。
这便是老家的春节,朴素且悠长。
………………………………………………
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传统节日,譬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教师节,这大大小小的节日数不胜数,而我尤其喜爱的便是春节。春节的来临,象征着五彩斑斓春天也快要来了,熬过了一个漫长而乏味的白色冬季,等待的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
我总是盼呀盼呀,眼看新春就到了家家户户都贴着对联,挂着灯笼,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新春时,大家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因为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即使一年奔波在外的人也都回来了,街上人很多,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板凳围着火炉开电视,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好一派喜庆的景象。购买年货的人,一个个摩肩接踵,甚是拥挤。我和爸爸购买好东西,也赶着回家。
厨房里的妈妈和奶奶正在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我远远的就闻到了香气。我趴在厨房门口,奶奶把浆糊递给我,叫我和和哥哥一起去贴对联。我疑惑的看着奶奶说:“贴对联不是用胶布吗?怎么用米浆啊?”奶奶拍了拍我的脑袋说:“傻孩子这样贴的对联才牢固”。我跑进客厅一看,哥哥正坐在沙发上打游戏,我悄悄的跑到沙发后,一把抓起哥哥的头发,马上脚下生风似的跑走,哥哥气急败坏的追了出来,于是我躲在爸爸的身后,朝着哥哥吐舌头。爸爸就叫我们俩不要闹,赶紧去贴对联。在我和哥哥的合作下,不一会儿对联就贴好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倒立在门上,因为这样才是“福到了,福到了”。不一会儿,叔叔伯伯婶婶也都来到了我们家,大家坐在一起吃着瓜子,他们都会很关心的问我们的成绩,小雨,最近学习怎么样啊?雨儿,期末考了多少分呢?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带着弟弟妹妹们上街去买糖葫芦。
不一会儿我们就又回去了,这时候奶奶和妈妈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桌上鸡鸭鱼肉,各类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最吸引眼球的便是中间一大盘饺子,其中一个饺子里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枚硬币来年就会有好运气。大家欢聚一堂,你言我一句,大人们,一会儿说着这一年来经历的事,一会又说来年的打算。哥哥举起了向爷爷奶奶拜年,“爷爷奶奶祝您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爷爷笑得合不拢嘴念叨“乖孩子,乖孩子”。我吃了好多饺子,希望能吃到硬币,可哥哥随便夹了一个吃了就吃到了硬币。吃到末尾时,大人们便开始像小孩子递红包,家长们总是拦着不让收,两个大人在一旁互相推让,站在一旁看着的我们,可是很着急啊!心里想着:“快点给我吧”,几番推让后,大人悄悄塞进孩子的口袋,我们心里当然是暗自窃喜,等了一年的时间,就为这一刻。
夜幕降临后,大人们坐在客厅里看春晚,哥哥就带着我们出来放鞭炮,此时外面并不是一片漆黑,到处都有红红的灯笼。我们几个小朋友中胆子大的就和哥哥一起放擦炮,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拿着烟花棒,挥着玩。他们放的一个个炫炫飞升到空中,啪的一下,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我们在院子里欢呼着,跳跃着。烟花一个又一个,持续了好一会儿。放完烟花后,春节才算圆满。
充满惊喜的一天过去了,庭院中恢复了宁静,一颗颗红色的灯笼,彻夜通亮。这便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在满满的仪式感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