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四年 (第2/2页)
窦太后默然。
回神后问到刘启:“不知陛下此次数给了允儿什么赏赐呢?”
“孩儿已经将槐里都给这小子做食邑了,并且我还免了槐里五年的税。”
窦太后闻言点点头,显然是对刘启的安排比较满意的。
“七岁了吧,允儿?”
“回祖母,正是,上个月刚满七岁。”
“也不小了了,过两年便把你和刘菱的婚事处理一下吧。启儿你怎么看?”
刘启:“自然是听娘亲的。”
“王允:“。。。。。。过两年我也才九岁好吧两位大佬。。。!”
——————下划线——————
转眼又过去了四年,此时王允已经十二岁了。
这四年来槐里的进步是巨大的,基本上只要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已经全部进学。而当初王允的第一批“中学生”也带着他的技术走进了大汉大多数百姓的严重。
现在的王允完全就是大汉的商业垄断巨头,大汉的酒楼,食盐,铁器。不说他占十之八九,但是十之七八背后都有他王家的影子。
“最近我们汉兴商盟情况如何?”
王允坐在依靠在一张铺着巨大虎皮的问到来福。
“公子,现在我们的汉兴商盟在大汉只要有利可营都有我们的分股。同时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按照公子的吩咐一直在扶持那些新小企业,不过这其中还是公子的那些学生在出力。我们只负责跑跑腿,给点钱,联系一下他们。”
“嗯,他们确实辛苦了。给他们工资加五成吧。”王允说到。
“公子这。。。”来福有些吃惊。
“他们该得的,自从三年前他们毕业后。因为熟悉纸张、盐铁的制作法。他们一直在外漂泊,这些年来都没有回过槐里,这是他们该得的。”王允看出了来福的不情愿,解释到。
“可是公子,这些年来差不多每年我们都给他们涨工资,这样下去我怕他们控制不住自己啊。
我记得公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20%的利润,商人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商人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商人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商人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放弃自己心中的良知。
我们已经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利了,如果再表现的如此重视他们,我担心。。。”
“哈哈哈,放心吧。他们不会的,毕竟我是他们的恩师啊。”
来福看见自己公子如此自信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好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给王允汇报一下盈利状况和一些新产业的开发就闷闷不乐的离开了。
看着来福失落和担心王允也没什么好安慰的,他早就看出了来福已经到达他的极限了。毕竟奴仆出身,虽然有些小聪明,但是无奈见识不够。虽然这些年他跟着王允学到了很多,不过却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来福是一个合格执行者,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决策者。
托着自己的下巴王允开始思考人才挖掘了,写写画画他最先在纸上写下了“黄明、赵杰、卫君孺、钱守仁以及曹寿。”
黄明和赵杰是最学校建立初便表现出自己的不凡的,钱守仁则是一位王允后面在学校发现的人才。虽然才八岁,但是数学一道一点就通,甚至还能举一反三,并且他对经商也十分感兴趣。
曹寿是平阳侯送到这里的,自从两年前铁炉与土炕的推广使得煤炭的价值被开发,再加上他发现从王允这个“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好像都有不同于这个时代的活力,他就把曹寿也送了过来。
而卫君孺则是王允一直在培养的,可能是裙带关系吧,他对自己这个“准舅子”还是十分照顾的。
但是想到曹寿的身份,他最后还是把曹寿的名字划去了。在想到钱守仁及黄明三人的年龄也把三人名字给划去了,看着卫君孺孤零零的名字王允也一阵心烦,最终也把他的名字也划去了。
虽然培养了卫君孺很久,但是卫君孺总是让王允感觉不是那么满意。他太谦逊,谦逊的对有身份的人就会隐约表现出些许奴性。
看着来福刚刚走出去的背影,王允不禁有些恨铁不成钢。“为什么连我背后站着皇帝陛下这么简单的原因你都看不出来啊?”
最后无奈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先让这三个家伙商议着处理吧,再等五六年那些小崽子也长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