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献宝(下) (第2/2页)
王允:“并不大,一个中等的窑一次就可以烧两三万块。并且可以用石炭(煤炭)烧制,那样就更低廉了。只是水泥有点难以制作,首先必须要用青石,其次必须要透至出石灰。”
“那多少人可以烧一窑砖,以及一窑石灰呢?所投入的人力又需要多少?”这是刘启问的。
“初步只是建窑估计要的人有点多,至于制砖的话一个人一天可以打出几千坯,一窑砖的出窑估计要用三四十个工天。工天的话就是一个人做一天算一个工天。水泥的话需要的人大概是三四倍倍,因为青石越碎越容易烧。不过好在水泥要用的量也只有砖的三四分之一。”
“什么,人力投入这么少?产量这么高?”刘启惊了。
“少吗?高吗?”王允在心里懵了,不过突然想到现在的生产力和现代的生产力也就释然了。苦笑到:“看来自己还是没跳脱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现代思维,总爱以现代思路思考这个社会的生产力了。”
不过周亚夫打断了他的思维:“若真如此,那我西北边塞城墙便可五年之内全部翻新一遍。陛下,此物不错。”
“岂止不错,当赏,当大赏,匈奴屡屡犯镜,若有此物我边塞百姓便相当于多了一层保障。”
“大司农李义、少府钟昧、匠作大臣卓金听诏(旨,旨意)。你三人向王允学习曲辕犁、纸、砖瓦与水泥的制法。现在腊月(阴历十二月)初,明年四月耕种之时我要全国至少七成民户均有曲辕犁耕作。随后在边塞地区寻找适合的炼制砖瓦与水泥的地方,五年内我要我边塞城池全部翻修。此中国库银钱你们可随意调度,徭役也可先紧此两者先。”
“光禄卿陈琳负责誊写文书,将竹简内容誊抄于文书上。纸张一律从王家购买,钱财可从国库调度。”说了他还问了问王允,“你造纸速度更得上的吧?”
王允“跟。。。跟得上。”
“哈哈哈,也不占你便宜。你献宝四样。砖瓦水泥的制作技术和曲辕犁我要了,盐和纸你自己留着吧。”
“哦,还有。廷尉丞俞江接旨,现升你为大司农丞,负责砖瓦水泥的国内建设。职权同大司农三人。”俞江就是刚才说用砖瓦建屋舍那个。
“槐里王允,天资聪慧,心系天下民众劳苦造曲辕犁以利万民,至砖瓦水泥,纸张于国皆有大利。现封槐里侯,赐食户三千,钱千万。”众卿以为何?
众人一言不发,不过陶青站了出来,“王允于国有功,不过陛下他还太小了吧?”
“祖制于封侯有何解?”刘启问到陶青。
“非皇亲贵族,于国有大功者不可封侯。”陶青答到。
刘启“那王允此四宝于国有功否?”
陶青“功在当世,利显千秋。”
刘启又接着说到:“那为何不可封侯?甘罗有才,十二拜相。王允有功,五岁封侯。寡人未觉有什么不妥,总不能因为人家年幼就否定他的功绩吧?你说对吧丞相。”
“臣下愚昧了,谨遵圣喻。”
“对对对,陛下说的太好了。”刘启在心里想到。
“那好,槐里王允,天资聪慧,心系天下民众劳苦造曲辕犁以利万民,至砖瓦水泥,纸张于国皆有大利。现封槐里侯,赐食户三千,赏奴婢一百,钱千万,公田二百顷。有名,无实权。”
现在王允脑子里有三个问题,“啊咧?槐里有三千户人吗?冠军侯十六封侯,我五岁封侯?不过有名,无实权什么鬼?”
接着刘启又说到:“槐里王信,教子有方,且为皇亲,封盖侯。食户两百,赐奴婢二十,赏钱百万。”说完刘启还看了看周亚夫,“将军这次不会反对了不。”
周亚夫默不作声。
“王允你母亲叫啥名字啊?”调侃完周亚夫后刘启又问到王允。
“家母名讳我不敢乱提,不过她姓李。”王允恭敬的答到。
“哈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槐里李氏,劝儿进宝有功。封槐里君,享公侯权。”
听到这里王允好的问了问刘启,“陛下不赏食户和钱的吗?”
刘启白了他一眼没接话。
“拟旨吧丞相。”
“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