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成河 (第2/2页)
飒飒地吹。
旗旌飘动。
所有人,站在那里,听着一个很小的声音,传递出一个渺茫的未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作家不仅带回来了希望,还有滚滚的人头。
...
...
杀戮还是开始了。
爪牙下野,带着人,在城邦里杀人。
被逮捕的官员,一个个送到光台的监狱,一个个审判,一个个整死。
不过好在有作家的警告,下野杀的每一个人都经过宪台的审判,并不算是枉死,最多只能是量刑过度。
虽然这法暴烈,却很大的打击了那些劣迹斑斑的政治投机客。
城邦算是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之后就是最大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威尔逊在城邦出现叛乱的时候,逃到了南半球的藩属国施加,他作为城邦元首不在危难的时候出来主持大局,却逃避。
(威尔逊:我日nmmp,我能做啥?给他们杀了助助兴?)
(威尔逊:人是你作家和霍山的,老子难道用警察跟他们干?)
威尔逊比窦娥还冤。
作家对于威尔逊的指示是渎职,罢黜他在城邦的一切职务。
这个处罚是比较公允的,毕竟作家没有展示他一贯的残暴,直接让藩属国杀了威尔逊。
第二个问题是杜兰西,这家伙有点麻烦,他是议长,作为议长他在叛乱发生的时候,按照城邦蓝皮书的规定,他没有义务在城邦内完成保土为民的战争。
就算是有作家也只能在道义上谴责杜兰西,况且在议会里杜兰西的人气还颇高,这件事处理起来非常的敏感。
不过作家也不是对他没招,毕竟作家不算是个君子。
第一步,作家对属地藩国下达了滞留要求,让藩国将杜兰西及其随从扣下。
这个理由很简单,要核实杜拉西的身份。
这个核实在“高效”的运作下,城邦官员恨不得将杜兰西的裤衩都核实一下。
然后可怜的杜兰西在藩国,被滞留了三个月。
杜兰西以为这就结束了的时候,作家出招清奇,要求杜兰西支付一笔不菲的回过经费。
当然了这点钱,对于杜兰西这个富裕阶层来说,根本算不上多少钱。
但是作家照在接管城邦的时候,就已经将所有涉及此次事件人的相关账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冻结了。
这对于杜兰西来说也不算是难事,毕竟这年头谁还没有个副业呢?不过这些副业都是上不得台面的,算是灰色收入。
要是拿出来,无疑是给作家一个口实,让他往死里查自己。
所以杜兰西付得起钱,但是不能付钱。
然后杜兰西就急了。
作家拖着杜兰西,是有他的安排的。
因为在每年的秋季有一次议会换届。
这次城邦出现叛乱,按照蓝皮书惯例,需要重新选举。
而选举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城邦人,火者是上一代是城邦人。第二是,选举时必须要在城邦内,才能参选。
这歌规则,本来是要将权力完全集中在自己国民手中。
然而被作家利用起来,整顿杜兰西。
要说为什么作家要卡着杜兰西不让他回来,这件事跟作家的另一个安排有关系。
作家要将议会也控制在手上,他要走上那个危险的境地。
议会在进行,杜兰西在咆哮。
作家通过一个非常扯淡的法律,蓝皮书里有一条条文,如此说道,“基于科技的发展,人的定义应该扩大到,任何有人体性质的综合体上,人机结合体,底线是人脑存在,就应当被认定为人,享有一切正常人的权力。”
议会拿到这个提案的时候,懵逼ing,加载了好久也没有缓过神来。
这算是哪门子的提案?
不理解,不过议会只是个橡皮图章,作家说的直接通过就是了。
这个法律还在后面加了一个时间限制,就是在百年内,若没有出现严重失误,不得修改这个法律条款。
该说不说,作家对于百年这个时间还是很有感情的。
就是不知道这个百年是留给谁的。
等到这个法律完全的通过,作家才给手下授意,让杜兰西回来。
杜兰西高高兴兴地交了罚款,然后被作家一巴掌拍在脸上,打肿了。
杜兰西回到城邦的时候,议会选举已经在尾声了,杜兰西这个时候依旧不能参选。
宪台的官员,依照城邦蓝皮书条例,直接羁押了杜兰西。
这个好说,调查他跟袁山事件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用脚趾头猜都知道,是没关系的。
反正就那么瞎折腾着,谁也不知道到底做了什么。
杜兰西倒了血霉。
时间转眼就过了冬,作家的一切也安排妥当了,该杀的,不该杀的都已经杀完了。
这个时候,舰队给作家写了一封信。
信是以克里希的名义写的,但是作家一眼就看出来,这是霍山的信。
开篇一句,目断鸿鳞,作家眼睛里已经落下泪水来了。
当初他也是这么跟霍山写的信,不过霍山拒绝了那个不想上进的摆烂崽。